一番唠叨之后,徒述斐和石光珠也回到了松涛院。
在缮国公府歇过晌,徒述斐就离开了。待徒述斐走了,原本因为湛金的“气焰”而装鹌鹑的石光珪就跑来松涛院要和石光珠“理论”。
“二爷,您别为难小的。”石光珠身边的小厮,名叫亮银的,嘴上恭敬,神态却有点不卑不亢的,“大爷替您担了惊扰贵人的罪过,您可得念着大爷的好!不然大爷可就白瞎了他的一片心了!”
这话说的,就差没指着石光珪的鼻子骂他白眼狼了。石光珪有苦说不出,气得转身就走,心里却全是悲凉委屈:爹娘没了,他自小和长兄不亲近,也直到长兄不諵楓得双亲喜欢。
他从小就被双亲灌输着,这缮国公府早晚有一天会是自己的这个思想。他也把自己当成未来的当家人。可如今呢?变了!全都变了!
双亲在生的时候并不是什么有能为的人,在朝中也没有多少影响力。他是指望不上那些曾经看着和双亲交好的世叔世伯们的,能指望的也就只有自己了!
他难道不知道六殿下和大哥的关系更好吗?可如今居丧不到两年,他就被大哥压的死死的,想出头除了找六殿下,他还能找谁呢?他走投无路啊!
要是徒述斐听到石光珪的这番剖白,一定会嗤之以鼻。
真要是希望自己有个好前程,读书习武什么不行?难道石光珠压着他不让他上进了吗?没有!
石光珪之所以觉得走投无路,是因为他的希望是“压住石光珠,成为缮国公府当家人”。所以才会觉得走投无路!只是单纯的想要挣出一番前程的话,法子可就多了去了!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想继续躺在祖宗的荫蔽上享福不成,从“未来当家人”到“未来旁支”的落差太大,才会这般百般钻营。
不过徒述斐不知道的事情,石光珠却清楚。他听见亮银打发走了石光珪,淡然的拿起手边徒述斐用过的茶碗呷了一口甜甜的果子汁,露出一丝笑容来。
“大爷,二爷走了。”亮银低着头回了话,等着石光珠还有什么吩咐。
“今天——石琳也在?”
石琳是缮国公府的大姑娘,大老爷的庶长女,今年已经十七了。
“让大妹妹去给老爷太太祈福吧。”比起石光珪来,让石光珠更为恼火的是石琳。石琳打的什么主意他会不清楚吗?
别说如今大房守着孝呢,平白的会对徒述斐的名声有碍。便是石家大房出了孝,石光珠也不能让这么个东西辱没了徒述斐。
只是到底自己如今承担着大房的对外形象,只能这般了。
“大爷,庄子那头来人了。说是六爷要的那几样花草都到了!”这边亮银领了石光珠的话出去没一会儿,就又回来禀报道。
第131章
徒述宏在几天之前正式从弘文馆毕业, 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作为副使接待前来朝贺的南甸和安南两国使节团。
在全京城人民都因为两国使节而好奇的时候,云晴庄却开始了规模巨大的春耕。
如今三月里开始春耕,已经有些晚了。加上成丁的壮劳力们都在玻璃作坊和水泥作坊里, 上到地头一看, 就会发现那些在田间劳作的, 竟然多是妇人。
她们用一点不逊色于男子的毅力, 迅速的平整土地,把分下来的良种种植了下去。眼看着一天天过去, 地里的庄稼稍微出了苗, 又有杂草冒出来,又是除草。
她们心中也担心, 这京城附近可和她们家乡的节候不太一样,猛地种头一茬还有些拿不准,心里也犯嘀咕,可只要精心侍弄,庄稼总饿不死人就对了!而且——她们可听说了, 如今官府虽然给她们立了户, 可那个新立的县城只招男工。
当初远远看到那个像仙童似的小当家的心慈, 立下了承诺就算慈幼局不接收她们,也养着她们!
都是有手有脚的,难道还要那半大的孩子天天白养活她们这群娘们不成?她们是受了灾的难民没错,好几次险死还生也没错, 可只要还稍微有点心气的, 哪个能不要脸皮的做个吸血虫, 赖在那小公子的身上?
如今给了她们田地,不说能让她们大鱼大肉吧, 可精心养活一年,温饱总够的!余下的就都给那小公子,多少也能让那小当家的少些亏损。反正田间地里的活计她们也都是做惯了的。
尽管孙管事一再的安抚留在庄子里的两三万妇孺,可带着这般心思的人可不在少数。所以当管事给各户按人头分地分种的时候,这些人对已经平整成庄稼的土地精心伺候程度,那看得管事都后背发凉。
在离山地近些的地方,是管事们听徒述斐的吩咐留下的自营地。自从那些从海外来的“花草”被送到了京里,在徒述斐过了眼之后,就被送到此处,换土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