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你中途不知接到什么电话就会随时走人的时间。夏沙在心里说。原来,当意识到对方在赶日程的时候,同行的人都会觉得郁闷和不安,并不是她对他特有的偏见。
但面上,她正经地说:“我有事想问你。”
齐默停下了拆汉堡的手说:“你问。”
夏沙说:“没事你继续吃,随便聊聊。你一直找我,是有什么事想说吗?”
齐默拨弄了一下包装纸,说:“也没什么特别想说的,就是觉得你不理我有点不舒服。你知道的,在这个学校里,能知道我真正在想什么的人不多,我也没有几个可以聊这些事的朋友,我觉得和你说这些事,你是可以懂的人。”
已知的答案,时过境迁来听,还是有不同感受。
夏沙还在少年时期的时候,何尝不是如此。总觉得自己懂得比同龄人都多,看事情比同龄人都通透。她在书海里见识到的那个更广袤的世界,平日里很少拿出来和别人诉说。古典赛博上网时代,她的网友都是比她大几岁的人,她喜欢和更成熟的人讨论话题,觉得同龄人中很少有人能理解她。但凡遇到一个,一旦开始了交流,就会抑制不住自己的分享欲。
那时她还没有遇到廖一梅《柔软》中流行句,“在我们一生中,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她在年少时不觉得了解是一件如此稀罕的事,以为在未来的漫长人生中,遇到这样可以理解的人还会一个一个地出现。但在苦闷的时候,还是会去寻找这样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季晨算一个,文科班里另一个她至今没有去开启友情线的女生算一个。之所以没有去见另一个女生朋友,是因为长大之后夏沙意识到,精神上的相通固然重要,但陪伴和安心也是作为朋友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一个看似意趣相投但完全自私的朋友,渐行渐远是最终的归宿。
眼前的齐默,后来对夏沙来讲,算不上完全自私。能够数出来的实在的帮助,有过不少,一次一次地给他们的友情续费。那些与他的本性和行事风格不符的行为,也许都出于他所说的,不想失去夏沙这个难得懂他的朋友。
而齐默所说的了tຊ解,也并不是那么难获得。夏沙重复了一下他的结论:“你没有几个可以聊这些事的朋友,但我和芦苇都是这样的朋友?”
第57章 57.回旋镖
夏沙这样问,比起追究,更多的是出于好奇。
她很想知道,这个间接给她带来冲击和伤害的女孩,在这时扮演了什么角色。齐默和芦苇的关系,应该一直维持到了高考前,齐默给夏沙那封道歉信的时候。那封名为道歉的信,在高考前给了夏沙最后一击。
在信里,齐默重述了自己关于未来的迷惑和梦想,解释了自己之前回避夏沙原因:在他目前的成绩和父母对他的意愿下,他不知道自己的梦想要怎样完成,从而对自己的梦想产生了回避,而夏沙作为和他聊梦想的人,看到夏沙他就想起自己的梦想,从而产生了逃避的心。
而在逃避的时候,他转而去支持了另一个女生看上去不切实际的梦想。因为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的压抑,在支持另一个人的梦想时得到了释放和寄托。在这时,他写了那句给夏沙带来致命伤害的话:“她的梦想,比你漂亮。”
很难形容还差一天满十八岁的夏沙,在当时收到那样一句话的心情。
她可以接受,他选择了另一个女孩,是因为比她更漂亮、比她更优秀、比她更善解人意,但是他说的是,那个女孩的梦想,比她漂亮。
比否定她这个人更可怕的是,否定她的追求和信念。
那时,夏沙毫无准备地经历了一场内心的坍塌。觉得抢卷事件后好不容易修补好的心态,突然又被一支回旋镖打碎了。
是有这样的时候,你明明翻到了辅导书附在最后的答案,比起“答案略”,更麻烦的情况是答案是错的。但要推翻这个错误的标准答案,往往比正常解题时需要更多质疑的勇气。
即使知道这不过是齐默美化自己粉饰太平的说法,这个说辞本身,还是让人十分难忘。
如果当时这个名叫芦苇的女孩隔着那封道歉信教会了夏沙什么道理的话,那就是,关注自己梦想的女生,在男生眼里,要比能欣赏和理解别人梦想的女生要有魅力。
而这个当年困惑她的事,在后来在一句通俗的吐槽中被阐释得更清晰:女性看到一个优秀的人,心里想的是,这个人值得我崇拜;而男性看到一个优秀的人,心里想的是,这个人配得上和我做同伴。
眼前的齐默,被夏沙的问题问得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夏沙轻轻笑了一下,把自己先填了半饱,然后给他一些聊天的提示:“你和芦苇平时都聊什么呢?是聊她漂亮的梦想吗?因为她的梦想足够漂亮,所以你觉得可以和你的梦想相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