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夏天的法则(65)

她对齐默的观察,就像是听歌时突然注意到了换气声一样,没注意到时可以完全不影响听歌,而一旦注意到,就会对每一个换气声异常敏感。

高二文理分班前,夏沙又发现过一次齐默也不过就是个正常人的证据。学校让高三的学长来给他们做分享,让他们把问题写成匿名小纸条,一个个抽出来回答。夏沙作为班干,在台上辅助抽纸条。抽到一张时,夏沙看着展开的字迹,有种被火星撩到的感觉。理应桀骜不训的字体的主人,在上面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个问题:我想学艺术,但父母想让我去学商科,应该如何选择?她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面对了一个平时什么事都不在意的少年的认真。

这些被她窥探到的万分之一的证据,连起来好像就是一个少年的隐秘心事。每当这时,夏沙便会觉得,这个男孩也不过是个普通人——普通地有上进心,普通地为自己的前途而担心,普通的就像是她可以理解的每一个人。

而在高三那次她被抛下的出黑板报的傍晚,齐默像救世主一般的出现,瓦解了夏沙所有的警惕。当她觉得这个男孩可以理解、并试图理解的时候,他给她带来了高三最难解的一场困惑,直接把她送进了噩梦一般的迷宫地狱。

其实想一想也是,一个连自己答题卡都会任性乱填的人,又怎么会在意别人的答题卡填成了什么样;一个连自己人生都在戏弄的人,又怎么会在意搅扰了别人的人生。夏沙观测到的那些不同,原本就是他身上的例外,而大众认知中的齐默,才是他的常态。

常态下的齐默,无论是突然消失、逃避责任、冷漠糊弄,都很正常。

把他对自己的例外当成是常态,这是夏沙年少时的傲慢。而她也用十七岁的这一年,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傲慢。

所以,从那段迷宫地狱出来之后,夏沙对齐默的态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管他做什么,夏沙都要质疑;不管他许下什么承诺,夏沙都不会当真;就算还是会有感动的时刻,她也会尽量压缩意义。

后来齐默从世界各地给她寄来的明信片里,有一张夏沙抽出来,作了大学时课本的书签。那是一张从科罗拉多大峡谷寄来的明信片,上面祝福平常简单,但齐默后面给她写信,讲述了这张明信片后的惊心动魄。

他说,自己用三天的时间,徒步横穿大峡谷,但行至一半时已经没有水了。在不知道能不能走到终点时,他想起夏沙,想起之前他们的通信和他给她的明信片,他知道自己所有一切经历都在另一个人那里完好保留时,即使有什么意外,人生仿佛也有一种安心。这是他执著于给夏沙寄明信片的理由,因为知道她会好好保存。

但事与愿违。夏沙抽出这张书签,是为了提醒自己,在平静的大学校园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那是一种在寻常生活中,知道阿拉斯加的海湾上有鲸鱼跃出海面的心情。可是,在那么多张明信片里,被她丢失的也只有这一张,因为觉得特别而抽出来,反而因为特别对待而遗失。

某种意义上,这大概也是他们之间关系的写照。

夏沙对遗失那张明信片的遗憾,也并不长久。某天,她在微博上搜索齐默的信息时,看到他问另一个女性朋友,美国寄去的明信片有没有收到。看看日期,刚好是他徒步的前后。所以,那张有着惊心动魄注解的明信片,夏沙给它最后下的定义是:群发。

夏沙自以为在揣测人心上已经很有天赋,但对于齐默,她从来不敢相信自己一时一地的判断。即使是她已经拿到答案的问题,她也觉得没有答案。

所以,柯木问她,关于齐默,她想怎样弥补她的遗憾?

这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复杂到超出整个高三她遇到的最难的习题。

除了屏蔽之外,她暂时没有想到更好的答案。

第48章 48.特别的人

考试时遇到暂时解不出的难题时,最好的办法是跳过不做。

夏沙遵循着应试技巧,跳过了她无法解答的题。但显然,柯木并不认为,这是最好的做法。

柯木轻轻敲了敲木质的桌子,打断夏沙的回忆,继续他的游说:“你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你现在是十七岁,完全可以幼稚一些。”他也学着夏沙转了转笔,神情轻松。“没有人会指望你做一个周全的大人。而且,世上哪里有那么多周全的选择,很多时候,周全意味着妥协,而妥协意味着遗憾。”

幼稚吗?看着柯木给出建议的样子,夏沙却觉得他前所未有的具有说服力。

“那我讲了,你不要笑我。”夏沙讲条件。

上一篇:女娲之死下一篇:门后春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