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夏天的法则(46)

夏沙静默着,等着柯木的下一句话。只听他说:“不要太努力了。我看你这样,挺累的。”

又一阵风吹过来,拂在身上,已经切实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了。夏沙定定地看了柯木三秒,这下,她认真地讨厌他了。

第34章 34.刺痛感

回到教室,夏沙还在生气。

关于努力这件事,柯木真的戳到她的心结。从初中到高中日记里,出现的最高词频可能就是这两个字。那时她是那样相信着,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这件事。高考前的日子是那样单纯,只要你多付出一些,成绩就会给你回报。甚至连她最害怕的 800 米,只要努力练习,也能跑进三分二十秒的满分。

但高考之后,人生的地图突然开阔起来。可以努力的方向太多,或者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人生的戏剧性,可能在填高考志愿时,命运的大开大合就以最残酷的方式教会了她这一点:选择比努力重要,但他们在整个应试教育阶段,都在学怎么努力提高分数,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去学怎么做选择。

在高考之后,她和她的同学们,只有很短的时间估分、选择学校、以及决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专业。而在十七八岁的时,彻底想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和想做什么,大概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只能靠家长的眼界、自己未成形的喜好,还有综合的妥协,来做这个几乎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那后悔几乎是大概率的。而在这份后悔中,自己曾经的努力,看上去是那么刺眼。

大学之后,夏沙常常被一句话刺痛:认真你就输了。但她偏偏就是那种会认真的人,要让她学会摆烂,会比让她做好一件事更难。她好像从来不会敷衍地做一件事,要么做,要么放弃,从来没有中间选项。即使是她那些不用算学分的课程,即使是鸡肋一般的社团工作,即使是尴尬的班集体活动,她也无法随意对待。太认真比起优点,更像是她的缺点。

她很羡慕那些看起来轻松的人,所以会假装不那么用力。这样赢的时候别人看上去会很漂亮,输的时候会不那么难看。

所以历史老师说她高三太懒不然会更好时,她几乎是有点庆幸,自己留在别人眼里是这样的形象,而不是她这样努力之后,却还是没有得到最好的结果。

后来的她,轻易不会再写下这个词,大概是因为少年时代写得太多了,后来每次提起时,光是描摹这个词的笔划,就会让她心中充满了深深的疲惫。也许是在更复杂的人生中,再努力一点,自己心里的某根弦就要断了。tຊ

也正因为这样,她总会觉得,成年后的她,对不起曾经那样努力的自己。

不管成年之后的人生如何复杂开阔,如何不可掌控,如何让人失望,夏沙都对在日记本上写满了努力的自己充满了疼惜。

但即使这样,回顾自己的高三,她的内心未免没有遗憾:她错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段努力就会有回报的日子。所以在重来一次时,她才会忍不住用尽全力。不管是在补偿成年后的自己,还是在安抚少年时的自己,她内心中都觉得,这是一种无憾的生活方式。

她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不够优雅,但她至少可以让自己不留遗憾。

如果说,高中时她心中有一个会玩又会学的模板的话,那大概是她从同桌易西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的柯木。

在易西的描述中,柯木是个上课睡觉,下课塞满了课外活动的人。打篮球只不过是他众多“会玩”的技艺中,最平凡和易于理解的一个罢了。高三时他们在市里的比赛中拿到了冠军,直接让篮球队的十个成员高考都加了十分。这个结果瞬间把柯木“会玩”的档次提高了许多,放学后在篮球上奔跑的青春,收获关注和掌声,甚至还有高考加分。别人连课后的爱好,都是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刀刃上。

相比起来,夏沙从高一参加到高二的那么多个竞赛班,没有一个给她带来了加分。而她发表的那些本来可以做为自主招生资料的文章,则因为她的那次被抢卷,直接连递上去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样的对比下,对方轻描淡写的一句让她不要太努力,如何能不让她破防。

但即使破防,即使心情低落,她也不打算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

柯木的高三,为什么会这样轻松。也许是因为记忆力上佳,也许是因为自有奇遇,也许是因为他的高三原本就比她轻松。这没有什么好心理不平衡的。他过去或许是她羡慕的人,但羡慕并不表示要像他一样的生活。

想通这点,夏沙掏出手机,把垃圾箱里的两个号码一起拉黑了。然后掏出一本辅导书,开始做题。在她的计划里,要做的题那么多,能分配的时间那样少,日子如江河流水昼夜奔流,完全分不出太多的精力,在与自己无关的事上。

上一篇:女娲之死下一篇:门后春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