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之死(102)

他这番话当时谁都没当真,可当江白舟的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大家竟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这一句批语——“二十三,当大官。”江白舟的成绩要放在古代,还真能当个大官。那一年,他考了全市的状元,还是省里的探花。

江城在省里,就算是个边缘小城,教育更是垫底。他这个成绩一出,惊动了市县。等到他接到北京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县太爷已经敲敲打打地来到了他家门口,送上了五千块钱作为奖励。在那个万元户都要被人嫉妒的年代,五千块的奖励如同天降巨款。他爸那天又哭又笑,江白舟的表面很平静,直到带着成绩单去给他妈上坟的时候,才终于哭了出来。

之后他家请了三天的分拨流水席,只要是从他家门前经过的都能进去吃一顿。风声传到了县里,好些人专门跑去想见一见状元爷,吃一口他家的饭,沾一沾喜气。那几天县里都在传,说江白舟是文曲星下凡,要去求个灵气,保佑自己家的孩子。

这事儿,贝雯和李亚茹在县里自然是知道的。

吴老汉的案件发生之后,江白舟来见过李亚茹。他的话和警方问的一样,那天究竟有没有看到他姥爷,两人说了什么。李亚茹守口如瓶,还是那几句话。但江白舟比警察更清楚一点,枯树湾是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李亚茹恰好知道。

怎么会那么巧,那天正好碰到李亚茹?又怎么会那么巧,吴老汉就死在了枯树湾?能考上北大的脑子,自然不简单,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和李亚茹在一起。但其实他也在暗中观察着李亚茹。可一连好几个月,她没有一星半点的异样。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找不到李亚茹任何可能的动机。怪只怪,吴老汉伪装的太好了,县里没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实面目。没动机,这一切怀疑都成了无根之木。

那年冬天,江白舟的妈死了。李亚茹一直在他身边陪着他。在那样灰暗的日子里,她几乎成了他绝无仅有的慰藉。很多话,他没有朋友可说,也不能对他爸说,只能对着李亚茹倾诉。江白舟所感受到的温柔和善良,最终让他认定,姥爷的死就是一场意外。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那些日子里,李亚茹同样需要他。她杀人不后悔,但却一次次的后怕。多少次她都从噩梦中醒来,浑身湿透,因为她总是梦见,那天沉入雾江的人是她自己。

她对江白舟也怀有歉疚。虽说她当时肯定不能预料到这个后果,但如果不是她杀了吴老汉,江白舟的妈妈也不会死。她想尽可能地陪着江白舟,让他好过一分,自己的愧疚就轻减一分。

两个少年人就像是两块被命运烧红的烙铁,在最炽烈的时候撞在了一起,再难分开。江、李二人的感情在这样唯一的陪伴中迅速升温。上学一起来,放学一起走,简直形影不离。那是一九八六年的夏天,大城市里可能已经开始了一场长达四十年的春天。后来那些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已经初露端倪。可在江城这样偏远的小城里,周源县这样荒僻的小县里。两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浑然不觉这世界的滚滚洪流,他们有的只是一场彼此慰藉心灵的初恋。

可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这一切美好都被打破了。江白舟考上了北大,要离开周源县,离开江城,离开李亚茹了。

全市县都在为了这个状元而感到开心,只有李亚茹一个人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她一直忍着没去江家。她妈当然知道她和江白舟要好,问她怎么不去,她也不回答。当妈的啥没经历过,一下就知道了女儿的心思。可这种事劝无可劝。

贝雯那时候还小,有些事情,她理解不了。但她也曾三番五次的问,为啥不去江家看看?她怕姐姐害臊,就说自己想去吃席。说得多了,李亚茹还着了恼,冲她喊,说不去就是不去。贝雯吓了一跳,不敢再提。

那些天,李亚茹经常搬了板凳,在家门口坐着。晃晃悠悠,一天就过去了。她探着头看家门口的路,路是土路,从一个小坡上探下来,弯弯曲曲到她家。她拔着路边的野草,揪成碎片。有人问她,她就说在这等通知书,一坐坐到晚上。

这一天,月亮又升了起来,李亚茹还坐在屋门口。屋里的光从门口透了出来,吸引了夏夜的蚊子嗡嗡作响。李亚茹拍死了几只蚊子,心里烦乱。这时,一道颀长的人影出现在土坡上。那人有点摇晃,肩膀单薄,衬衫的下摆松得能兜住风,但他走得还算稳。

等那人走近,李亚茹看清了他的脸,是江白舟。

第67章 江白舟

走到李亚茹门前,见她坐在门槛上,愣了一下,走到她身边坐下。

上一篇:但凭飞渡下一篇:回到夏天的法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