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过来之前,聂长庚蹭得站起来:“吃好了,咱们走吧。”
“好。”
三人迅速离开。
中年男子慢了一步,手里端着一盘菜僵在原地,一脸的尴尬。
同时,他眼里闪过不悦。
但是,他谁啊?
谁在意他。
三人目不斜视往餐车外走,在两节车厢中间和李月相遇,她正站在路中间一动不动,看到他们,赶忙侧了侧身让开一条路。
余敏敷衍着点点头。
双方擦身而过。
李月看着几人离开的背影,心里安安庆幸:还好,自己没有出声嘲讽自己上铺那个穷酸,否则,这不是丢人现眼了?!
她刚才可都看到了,人家五六个大菜,吃得那叫一个好。
余敏三人并不知道李月心里所想,当然,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一天一夜。
21号早上8点,火车抵达苏市。
在这里转车,坐上个5天5夜,就能抵达北京。
排队买好票。
下午2点钟出发,三人也没干等着,出去逛了逛,中午找了家饭店吃饭。
2点。
火车再次出发。
这次,3人没再去餐车吃饭,软卧包厢里是一个中年男子,沉默寡言,两方平安无事。
26号上午10点。
火车终于抵达北京东站。
下了月台,外面人头攒动,其中,各个学校的牌子格外显眼。
想必,是迎接新生的。
三人巡视了一番,聂长庚找到了清华的牌子:“小敏姐、章哥,在哪儿。”
两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余敏笑道:“赶紧过去吧。”
“好。”
三人过去。
刚走近,一个精神抖擞的青年笑道:“是学弟学妹吧?”
“学长好。”
“嗯,学长你好。”
“……”
寒暄一阵,三人知道了这个学长的名字,曾亿丰,大三,历史系。
曾亿丰也知道了3人的名字。
没多聊,他笑道:“先不多聊了,我让小李带你们去坐班车。”
这个班车,并不是学校安排的。
而是北京城的公共汽车,有一条线专门通往北京几大重点大学。
比如:清华、北大、语言大学、地质大学、科大、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邮和北师大等等。
带路的李慧是大二的。
她是北京本地人,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十分热情,一路和他们介绍。
余敏和章烨默契对视一眼,没有告诉她他们老家在北京,默默的听着。
倒是聂长庚,听得津津有味。
运气好。
正好一辆班车抵达,3人告别李霞上了车。
如今坐公交车的,一般都是用月票。
可余敏三人自然是没有的。
不过,李霞给了售票员三张小票,因此,售票员并没有向他们要钱。
见此。
余敏心里暗道:不愧是清华,就是财大气粗!
这年头。
考上大学,就代表开始赚钱了。
比如,他们来北京的路费、行李及搬运费和旅途生活补助费,都是由清华出的。
之后,每个月还有15块钱的助学金。
可不要小瞧这15块钱,虽然少,但是已经能够满足一个月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了。
学校饭菜都便宜。
对于聂长庚来说,还能攒下点儿钱寄给家里,改善家里的生活。
……
五道口站到了。
陆陆续续下了7、8个人,都提着行李,一看就是新生。
大家看着面前的校园,脸色是如出一辙的激动,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
最为淡定的,属于余敏和章烨。
但是,这毕竟是全国第一等学府,所有学生向往的圣地,要说一点儿不激动,是不可能的。
尤其。
余敏知道,即使再过50年,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地位。
第353章 再遇
走进去。
里面人山人海。
这一届的大学生比较特殊,大多数年纪偏大,导致学长学姐反而小得多。
许多人还带着儿女一起。
三人找到各自的系,签到,得到了班级、宿舍等基本信息之后。
出来互相告知。
然后,跟着各自系的学长学姐们离开了。
给余敏领路的是一个学姐。
清华很大,两人走了20分钟,终于到了一个建筑群。
进去报到。
学姐没跟着进宿舍。
余敏再三道谢,和她分别,自己拎着行李,往宿舍走去。
她所在的宿舍在4楼。
406。
进去,里面已经有3个人,正在收拾床铺。
听到动静。
离门口最近的那女子最先看过来,露出善意的笑容:“又来了一个新室友。”
其他2人也看了过来。
余敏大方打招呼:“大家好,我叫余敏,是外语系一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