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一脸的羞愧难当:“今天这些知青们过来堵你们,都怪我。”
“我拿到教材,和以前知青点的人聚会时,不小心说漏了嘴。”
余敏:“……”
徐露气道:“你怎么心这么大?你真是,让我怎么说你才好。”
刘凤也不由得皱起眉头,张了张嘴,没吐槽他,只是无奈摇头。
下一刻,她出声安慰:“其实,这样也不见得是坏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学习,学习氛围浓郁,也许学得更好、更快呢!”
闻言,徐露附和:“这倒是。”
“最近,我一个人学习,总是静不下心,毕竟,已经这么多年没学了。”
“当然,觉得吃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也愿意把复习资料贡献给大家,毕竟 ,这也是敏敏送我的。”
刘凤点头:“我也是。”
闻言,余敏眼神动容。
能拥有这些无条件相信和支持自己的朋友,是她的幸运。
“好好好。”
钱育良感动得双眼泛红:“我代表孩子们,感谢你们。”
徐露急忙摆手:“校长,这折煞我们了。”
刘凤紧随其后:“这都是我们自愿的。”
余敏3人也点头附和。
说定。
接下来,6个人一起商量了一个章程。
首先。
把高考冲刺班和参与要求都公布出去,3天之后,正式上课。
按照大学的课程表。
一门课,90分钟,也就是1个半小时。
早上7点开始,12点下课,上3节课,半个小时消化和答疑。
下午1点半开始,上4节课,7点半结束。
2天报名时间。
过期不候,按照报名名单,安排出代课的课次。
商议完毕。
余敏看了眼时间,已经中午12点半了。
难怪,感觉有些饿了。
钱育良也意识到了,掏出怀表看了眼,道:“不耽搁你们时间了,快回去休息吧。”
“好的。”
“校长再见。”
大家也没客气,纷纷告辞。
身后。
目送他们离开,钱育良喃喃自语:“这么多知青,总不能全考上吧?”
“小余这个法子好,要是最后考上的人比其他公社多,那就不愁以后办不下去。”
“自己再向教育局和公社打报告,把老师们的工资从工分变成钱,不愁没有知青愿意留下来当老师。”
“考不上大学,当个小学老师,他不讲究那么多。”
最烦恼的问题有了解决办法。
钱育良眼角的皱纹都平了不少,高兴得哈哈大笑:“小余可真是我的福星呀~”
这边。
徐露和于俊分别和3人分开,他们骑着自行车往柏家坪大队知青院走去。
简单吃了个饭。
她、刘凤和章烨分别把夏月茹、徐明杰、孙博涛、张兰芳和陈智斌叫了过来。
张兰芳好奇的问道:“敏敏,把我们都叫过来,有啥事儿啊?”
其他几个也都等着她开口。
余敏没有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是这样的,我们和钱校长商量,想要组织一个高考冲刺班……”
听完。
几人面面相觑。
张兰芳首先发话:“我没问题。”
陈智斌紧随其后:“我也没问题。”
他们都表态了。
夏月茹、徐明杰和孙博涛也没多犹豫,纷纷出声表示同意。
有什么理由反对?
复习资料都是人家借给他们的。
第334章 偷听的人
当天。
余敏就集齐了7套复习资料。
其实,她手里还有一些试卷和练习册,她打算贡献一套出去。
剩下的,给刘凤他们开小灶。
不是她偏心……好吧,她就是偏心!
难不成,真的要当大圣人?
说句心里话,提出弄这个高考冲刺班,不全是为了学校和知青们考虑,也是想要结交人脉。
明年就改革开放了。
她以后肯定是要做生意的。
当然,第一批个体商业户是80年代初,距离现在还有3年左右。
未雨绸缪呗。
这一批能考上大学的,不论好的大学还是一般的大学,都是人才。
就算以后不能吸纳到自己手下。
留个香火情,日后也好做生意不是吗?
要知道,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基本上都是分到国家机关,高低都是个国家干部。
有句古话说:衙门有人好办事儿。
……
1977年10月15号。
希望小学第一届高考冲刺班正式成立了,当年,以1/10的录取率吸引了全县的注意力。
众多知青闻名而来。
第二届、第三届……陆陆续续走出了很多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感恩于希望小学的帮助,出钱、出人、出力,几十年后,希望小学、希望中学、希望高中应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