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依(重生)(95)

“程,程门……”

张焦没听懂那四个字的意思,瞪圆了眼,脖子发了两回烧,又听他说什么“兵策”、“讨教”的话,心里直发虚。

融雪时分,寒气最盛,两人进了前厅,侍女端上热茶来。

虽说厅上的小炉烧得颇暖,但听徐瑞满嘴里说的都是兵策的事,张焦后背冒出冷汗,身上止不住地颤抖。

他素来是个背了今年的策论,就忘了去年的字句,更别说是一篇拼凑出来的兵策。

见徐瑞兴致勃勃,他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搜肠刮肚地应付着,等到头一杯茶喝完,徐瑞才算换了个话头,闲谈起今岁的京中趣事来。

张焦暗暗松了口气,命下人们换新茶。

谁知,等厅上服侍的人走空,徐瑞突然一拍桌几,压了嗓音厉声喝道:“张校尉做得好兵策!”

--------------------

第47章 暗投

=====================

对兵策一道,张焦本就担着七八分的心,此刻被徐瑞一斥,后背更是僵硬,抖着嗓子道:

“徐、徐先生这是何意,何意啊?”

徐瑞冷笑一声,从袖中摸出一张写满字句的笺纸,扔给他:“张校尉不妨仔细瞧瞧,你的兵策究竟写得如何!”

张焦慌了神,忙展开一读,发现这份兵策正是自己前两日上交的草案。

眼下还未到年尾,虽说军中对考核已然紧紧张张起来,命武官们早些交几份兵策备着,免得年尾时半个字也没有。

可这些兵策,到底是过场用的,算不得什么正经,也没人特意翻出来瞧,因此,他才从之前曾得功写过的兵策里,东抄一句,西改一句,胡乱拼凑了一份交上去。

谁成想会被徐瑞逮了个正着!

张焦捧着那张纸,抖得像个筛子:“徐先生,这……这……”

徐瑞面色凝重,拿过笺纸,拍在桌上:“人人都道你张校尉于兵策上是个奇才,江首辅听闻后便留了心,特特命小可去调你的兵策一观。

小可虽是读书人,可兵策终究不是武艺,听说了张校尉的大名,心中也颇为崇敬,便私底下打开一观,想着学习一二也是好的。谁知竟是满纸荒唐!”

他指着其中一条道:“若是开战,便让新兵冲在最前头,张校尉,亏你写得出来!老兵做排头,是军中人人皆知的布兵法,便是我这个不曾从军之人也心知肚明。张校尉在军中多年,怎会半点不懂!”

张焦哭丧着脸,捉住他衣袖连忙道:“徐先生,是我,是下官前两日心力不济,昏了头写错了!等年尾考核时,下官定能交一份像样的兵策,徐先生可万万不能告诉江首辅啊!”

徐瑞冷眼盯了他半晌,见他额间冷汗涔涔,这才把那笺纸慢慢折起:“张校尉病中做策,实属不易。今日小可登门,也是心有疑惑,特来相问。否则我大可把这兵策上交江首辅,何必在隆冬时节,冒着大雪拜访张校尉?”

“是是是!”张焦面露欣喜,抹了把汗道:“徐先生心善,不忍心苛责下官,下官心里感激不尽!徐先生这么有才,将来肯定能入朝做官!只要徐先生能在江首辅面前,替下官说几句好话,以后只要徐先生开口,下官做什么都行!”

徐瑞脸上现出一丝笑意,拍了拍他的手道:“小可的确有仕进之心,否则也不会拜到江首辅的门下。张校尉方才有句话,说得甚是在理,将来我们少不得要同朝为官。

为官一道,孤身一人是万万不能的。虽说国朝重文轻武,文官向来瞧不上武将。但小可不是那等俗人,张校尉在军中多年,素有威名,只是这兵策一道略略逊色。”

他的指尖点了点桌上笺纸:“若张校尉不嫌弃小可粗笨,小可愿为校尉效力,将这份兵策修改一番,将来好一同仕进,千古留名。如何?”

张焦听得呆了。

本以为今日徐瑞捏住了自己的错处,要大大地敲上一笔,没想到他竟是来投诚献好的。

“下官不过是一介武夫,徐先生怎么会看中下官?”

徐瑞方才还算淡然的面色,忽地郁结起来,口中长长叹气:“不知张校尉是否知道,小可父亲曾在先帝在时,中过状元。”

张焦吃了一惊:“令尊是?”

“工部给事中,徐讳复。”

张焦瞪圆了眼。

徐复的大名,他早就听说过。

满京都谁不知,工部有一个官位越做越小的状元郎!

这位徐给事中,平日里同僚喊他吃席,他不去。逢年过节叫他给上司送礼除岁,他也不去。时日一长,倒成了京都官眷闲谈时的一个笑话。

可徐瑞今日登门,腰杆显然不是直的,一个姓里,居然活出脾气截然相反的父子俩,真不知是家门有幸,还是家门不幸。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