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他面无表情,手速和腿速都奇快。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苏星落停下车给大叔乘好饭:“真对不起,我把钱退给你吧。”
“不用。”大叔拿着炒饭,心满意足,仿佛婚姻也终于有了保障。
苏星落还在奇怪于他看起来似乎非常轻松快意的背影,又有几个人围了上来。
“就是这个摊子,刚才有人追着她车买饭,肯定很好吃!”
“我要一份蛋炒饭。”
“我要一份霸王炒饭。”
……
生意又多了起来,苏星落一边炒一边观望,没一会儿,城管又来了。她只好生无可恋地放下铲子,骑上车就跑,与此同时从齿间挤出几个字:“抱歉啦!有城管!”
这会儿大家终于理解了刚才追车的一幕,几人依葫芦画瓢,也跟着车跑。
最后,竟出现一大群人追着车跑的场面,有刚刚付了钱的,也有没付钱跑着好玩儿的,还有在路上溜达时看到这一幕,不明所以加入的,最前头还有一个人负责翻动锅铲。
苏星落哭笑不得,索性把人都带到了自家店里,她一直开着直播,此刻评论区已经乐开花了——
“姐姐,这真的不是剧本,这些人真的不是你找的群众演员吗!这也太欢乐了!”
“吃个炒饭而已,要不要这么拼!”
“姐姐挖掘出了炒饭的新吃法——追车流炒饭。”
“羊群效应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提现,我仿佛看到姐姐为自己店带了一群傻羊,咩——咩——”
……
因为直播间的热度,第二天店子里的生意和她的炒饭摊流量都爆炸了,特别是炒饭摊,几乎是一出摊就卖完的程度。
……
又过了个把月,曹记早餐店在街里街坊已经打出了名堂,生意也趋于稳定。
每每一锅包子还没有出炉,已经围了一圈人,每个人手里拿个塑料袋,等曹月华把包子放进袋里,那场面有点像鸟窝里嗷嗷待哺的幼鸟。
水煎包一天可以卖出去四百多个,馄饨可以卖出两百多碗。
炒饭生意也好得不行,食客络绎不绝,其中包括那位大叔,他依然每天带走两份。
偶遇城管,她拔腿就跑,后面一定跟着一大群拿着碗的食客。
“嘿!又开始了!”附近居民已经习以为常了。
李豆豆一放学就粘着她,属于摊前吉祥物的定位。
孔欣工作忙,她就帮忙看着小墩墩一点儿,有个小家伙陪,乐趣也多一些。
孔欣的纪录片最终定下了名单,来曹记早餐店正式加入《早安华国》,只等着开机了。
陶咏梅是店里的常客,早上来过早,一直待到中午,吃过午饭才回。
有时苏星落送外卖去了,店里忙不过来,她自然而然帮忙打理。
一次,她吃水煎包时咂摸说:“这个红油辣子差点意思,是翠虹的吧?”
“供应商确实是翠虹,你一吃就吃出来了?”曹月华还心心念念着辣子不行的事,她们这种家庭作坊,只拿辣子作蘸料,没精力自己熬炸,用的都是成品。
但是成品也分好坏,有的是工业生产线,有的是自家炮制,她在镇里用的那家就够味儿多了。
庆元镇一带盛产辣椒,很多辣子,辣酱生产商都在那里建有工厂,包括祁家的酱厂。
曹月华对生产线和制作步骤门清,可是配方是秘中之秘,不会给她这种基层工人知道的。
“翠虹的红油辣子都是现成的辣椒粉炸制的,当寻常蘸料还行,只是配不上你家这么用心的水煎包。”陶咏梅说。
“哪家的辣子好呢?我去换一家。”曹月华来了精神。
“其实每家都大同小异,我吃这么多年,凡觉得好吃的,人家都是自家进辣椒,亲手熬制的,有的还亲自上山去采原材料,或者自家中止,这种一般不会告诉你配方。”
曹月华听完,若有所思。
苏星落知道,她那天做凉皮卷的心气又上来了,对手艺讲究的人,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第85章 凉皮卷
店里唠嗑的街坊不少, 陶咏梅走后,一位大爷挥挥手道:“瞧她说得头头是道,说不定是瞎说的, 每天无所事事坐在这儿打发时间的人, 能有多少见识?”
另一位则重重嗤笑一声道:“哼, 你知道那位是谁吗?”
一听这话, 店里的人统统惊讶地看过来。
“是谁?”
“她啊, 不住附近,我是不知道她什么来头,但她在这条街有十多处物业,光收租都收不完, 无所事事?没见识?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