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放学回家后,就是和哥哥还有小伙伴们往山里扎。
木耳,竹荪,还有鸡枞,以及一些本地叫的出名字的菇,漫山都是。
采摘菌菇的时候,也是各种竹笋发芽的季节。
陈家两个老人不用忙养猪和鱼的事情,倒是闲了不少时间,时常挑着担箩筐簸箕什么的,到山里去锄竹笋。
竹笋炒肉也香,用来腌制也成。
遇上天气好了,直接晒成笋干。
晒好的竹笋还有菌菇这些,他们都能让陈忠带到城里,给周家给张家。
这些特产,是他们家乡山里头常见的东西,但是对城里头的人来说,却是都需要花钱,还未必能买到上乘的。
特产不贵,心意贵。
一次次的雨水到来,气温也逐步升高。
夏季的来临,即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陈忠去了一趟省城回来后,说起买车的事情。
“真准备买?”陈奶奶问道,“一辆车要不少钱吧?”
陈忠点点头,“是要不少,去看过了,有七八千的,有一万二的,还有一万五两万的。”
孩子们乖乖吃饭,对钱没太多的概念,只知道很多。
但是大人听完后,却全部倒吸一口冷气。
“真要这么多?没便宜的?”陈奶奶问道。
陈忠笑道:“我这说的已经是最便宜的了,没有再便宜的。”
大概是这两年经济好了,城里买车的人也比以前多一些,这次陈忠去省城,感觉车辆都多了不少,还有开出租车。
陈忠把出租车的事情也告诉家里人,“那出租车可挣钱了,随便一个月下来,比在农村种地几年都要存的多。”
种地主要是不用去买米粮,可自己也没法卖,所以农村也只能糊口,根本没法卖的。
所以这一年到头的,能攒下来的钱是很少很少。
而开出租车却很挣钱,即便出租车很贵,但是也依旧有人愿意坐车。
陈忠说,特别是遇上那些需要拉货的,赶时间的有钱,这出租车不要太香了。
他笑道:“我就是买了车,在城里开车拉人,赚的也不少的。”
而见陈忠说了回本容易,大家自然也都愿意让他去买车。
只是,车辆这么多,选中的又是什么样的?
第473章 盼盼很快都学会了
对于车,陈忠还没选好,所以想听听家里人的意见。
而陈老爷子的意见就是,要大。
“你既然要方便运货这些,必须得大些。”
其他人听完,也赞同老爷子的想法。
“对,得大点。”刘月说道。
“嗯,这是必须的。”
盼盼则说:“要好,一定要好,不然容易坏。”
陈忠听完乐道:“肯定是要买好的,买的差了可不行。”
车子是机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即便是最简单的工具,都有耗损需要修正的时候。
所以,这买的车子,也需要买的好一些,少修少补。
不过不管想买哪样的,也得去了省城挑选了才行。
而当刘月准备给丈夫收拾东西去省城的时候,盼盼拉了拉妈妈的衣服,“妈妈,我也想去。”
这次去省城,刘月是要一块去。
毕竟是买车这样的大事,两个老人都让刘月一起去看看,夫妻俩有商有量,而不是只陈忠一个人乱做主。
老人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让家里有尊重刘月这个媳妇的意思。
一个家庭,是由丈夫和妻子组成的,老两口以前就是有商有量,也算是家风传统。
刘月本不想去的,不过在老人的劝说下,和丈夫的游说下,决定去看看。
至于盼盼也想去。
刘月问道:“那你上学怎么办?”
盼盼今年是学前班下学期了,不过还没到学期末考试。
倒是盼盼的大哥,今年就要高考了。
他们高中只上两年,现在就要去参加高考。
自从高考恢复之后,每年不是应届生的也不少,所以即便高考恢复了好几年,高考人数还是很多。
陈忠买车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个。
因为他也听孩子说过,到时候可能会选择本省内的大学。
陈忠想,如果家里有车的话,会很方便孩子出门去上学。
“我都学完啦,妈妈,我可以不学了。”盼盼说道。
盼盼她学习能力很快,加上本身就有基础,早就学完了。
刘月当然知道她的能力,只是不希望孩子有那种随便玩随便请假的心思。
所以,她先说了句,“你去问你爸爸吧,他要答应你,让你去,我就让你去。”
“好。”
陈忠听完也没直接就答应,而是考了她一些学习上的知识。
比如背书本上的内容,写字等。
这些东西根本难不倒盼盼,她三两下就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