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炮灰靠科研改命(125)

作者:浓露轻晓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位是钢厂的工程师郝卫东,三十多岁的年纪,专业知识很是扎实,这次高炉的设计图,他帮了不少的忙。

沈梓瑶接过他手里的本子,看了看他的运算过程和结果,还真是达不到她的要求的温度,于是道: “郝工的提议很好,是我的疏忽,只想着高炉,竟然忘记了这么重要的影响因素。”

郝工对于沈梓瑶很佩服,小小年纪,专业知识比他这个跟钢铁打了大半辈子的人还要扎实,而且也不娇气,爬高爬低的,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一天下来浑身脏兮兮的,也没有听过她一句抱怨。

听着她懊恼的话,一向除了工作之外,话一向很少的他,竟然出声安慰道: “沈工,事儿太多了,才会百密一疏。”

沈梓瑶笑着摇头,自家人知自家事,她这是急躁了,听到张达说她是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主要研发者身份暴露了,就总想着赶紧把防弹钢和防弹玻璃给造出来,她身边的安保力量还好,就是怕姑姑和郑媛受她的连累俩人出事,有了防弹车,她们的安全也能多一份保证,做研究,心态急不得啊。

郝卫东是个行动派,既然说了要研究焦炭和助溶剂,便想立刻去再详细了解炼焦的生产流程,他在钢厂干了大半辈子,已经对炼钢的各个生产流程十分解了,但是科研是严谨的,为了数据准确,他还是要亲自走一趟解一番才成。

不过他也不忘邀请沈梓瑶: “沈工,不如一起去?”

沈梓瑶点头,又看了看还在看图纸的岳教授和田教授,问他们: “岳教授,田教授,我们要去炼焦厂,您们二位去吗?”

岳教授和田教授的全部心神,已经被高炉的设计图深深吸引了,这份设计可以将铁矿石的利用率提高近2个百分点,别小瞧了这2个百分点,这可是能够用同样数量的铁矿石多冶炼出成千上万吨的铁啊,这份设计图纸说是无价之宝也不为过,他们现在哪里都不想去,只想研究手里的设计图纸,因为有好多地方,他们有些看不明白,所以他们不想挪地儿。

岳教授: “不去!”真是言简意赅。

田教授稍微好点,她眼睛盯着图纸,头也不抬地说道: “我们就不去了,先研究研究图纸,方便后面展开工作。”

沈梓瑶摇摇头,然后跟着郝卫东一起坐了厂里的车去了炼焦厂,炼焦车间的环境太差了,高温,烟尘,噪音全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可是她看着车间里面的汗流浃背的工人,没有抱怨,更没有消极怠工,一个个地认真工作着,这就是华国人,朴实而勤劳。

“厂里没有降噪设备,或者防毒面罩吗?”

沈梓瑶的问题,让郝卫东苦笑道: “防毒面罩倒是有,但是成本太大了,而且戴着干活也不方便,降噪设备更是听都没有听说过。”

沈梓瑶叹气,看来还得再研发降噪设备和防毒面罩了,掏出记事本,在上面写下了这么一行字。

“小姑娘,赶紧出去,这里不是玩儿的地方?”

这时候一个工人师傅看到了沈梓瑶,赶紧劝她离开,郝卫东站了出来,大声喊了一句: “这是沈工,我们钢厂里请来的专家,她不是来玩儿的。”

尽管郝卫东的声音很大,可是在车间噪音的影响下,他的话还是听得不是很清楚,工人师傅只好大声问: “郝工,您说什么?”

郝卫东再次重复了一遍,结果工人师傅还是没有听清楚,只见他取下耳朵眼里的棉球,示意郝卫东再次说了遍,等郝卫东第三次说的时候,工人师傅这才听清楚一点,沈梓瑶不是玩儿的,是过来工作的。

等进去后,看了下现在的炼焦工艺,其实就是高温干馏,虽然这套工艺在后世早就淘汰了,但却非常适合现在的国情,和着郝卫东一起在炼焦厂转悠了一个下午,把炼焦厂的各个生产环节都了解了一遍,这才离开。

不过离开的时候,她整个脑子被噪音给折腾得晕乎乎的,耳朵也是嗡嗡响,就这还是耳朵里塞了棉球的,也不知道那些工人到底怎么坚持的。

她特地问了一个工人,工人是这样回答的, “炼焦厂工资高。”

就这一句话道尽了多少心酸,碎银几两值得用身体健康来换吗?这个问题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根本没有选择,生存才是首选。

沈梓瑶拿出来今天记事的本本,防毒面罩和降噪设备,对于她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这些在后世,他们这些科研人员都是随身必备物品,而且几乎人人都会动手做,不过还是那句话,设计出来的东西得能制造出来,所以少不得又要费一番心思了。

“沈工,您可回来了。”

等回到钢厂,沈梓瑶和郝卫东顾不得吃饭,便回了工作室,打算把今天在炼焦厂解到的事写个总结和分析,结果他们的脚步刚刚踏进工作室,沈梓瑶的胳膊就被岳教授抓住了,沈梓瑶纳闷,岳教授不是看她不顺眼吗?怎么这么热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