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夏扶起的村办厂标杆在给予信心方面,确实很有用处,几家公司听说连村办厂都能赢。顿时都觉得「优势在我,我能赢」,纷纷表示愿意应诉。
陆雪在跟公司代表们讨论进一步计划的时候,安夏则在看另一个热闹。
行业里的另一个巨头公司,内部撕逼了。
两位管理者,一个要走技术路线,想打造中国芯。另一个要走商业路线,公司的技术必须马上变现,所有的经费都要为这件事服务。
要走技术路线的那位大哥,很显然已经要跟商业路线总裁闹崩了。
根据安夏的了解,他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命,不会超过一年。
啧啧啧,与其给别人一个挥泪斩马谡的表演机会,何不体面的离开呢?
离开之后……当然是到我们公司来啦……
安夏搓了搓手。
第198章 连夜挖墙角
手里只有一千万, 有两个机会摆在面前,必须马上选,且只能选一条路:
马上用手里的一千万去赚一亿。
把手里的一千万投到研发里去,将来……至于多远的将来没人知道……
可能能挣到两三亿, 也可能研发不出来任何东西, 一千万打水漂。
大多数人会怎么选?
对于刚刚富起来没几年的人来说,马上去赚一亿才是人间正道。
去砸研发, 没有必要。
何必研发的东西又不是什么稀缺品种, 全球独一份,明明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的芯片, 为什么还要自己研发啊?明明已经非常成熟了。
吵架的两人, 此前是亲密无间的战友。
一个管贸易, 一个管技术。
管技术的那位就是后世宣传七八十年代科学家的标准模板:拒绝海外高薪工作, 毅然回国……
靠科学家的发明, 这家公司在八十年代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钱来了,事也来了。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多处是非多。
事实上,此事与性别无关, 与利益有关。
当这家公司赚到钱,需要选择前进的方向是以技术为主, 还是以贸易为主的时候, 两人的矛盾爆发了。
总工坚持公司应该走「技工贸」路线, 优先发展高端科技,再进行市场化运作。掌握尖端科技,才有自主权。
总裁认为,应该先考虑生存问题,赚了钱以后再发展技术。
公司里看似是两派「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 其实,是那位技术总监一人单挑全公司。
此类情形在后世也发生过:新闻上欢庆中国又突破了一项发明专利,又拿到一个科技成果。
评论区里必有人回复:西部人民还在吃草,发一个卫星上天,还不如把这些钱分给老百姓。
现在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有钱之后的第一要务当然是马上让钱生钱。
然后给员工们发奖金、分房子、提高补……
出来工作是为了赚钱过好日子,谁要再过以前的穷日子啊。
又不是急等着新发明去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
南总工完全就是提着长枪与风车作战的唐ꔷ吉诃德,太不切实际了。
以一人之力,抵抗整个公司,其结果不言而喻。
新闻上只简单的提了提他们公司里「有些许理念不合」,安夏这边得到的消息则根本就已经是要打起来了。
技术派说贸易派目光短浅。
贸易派说技术派胡搅蛮缠、不可理喻。
技术总监南总还在试图说服公司里的董事会和大多数员工站在他这一边。
安夏这个外人,都已经看出南总已经彻彻底底的输了……他没有人、没有钱,只有理想和一腔热忱和孤勇。
搞暗杀可以当孤勇者。
搞技术绝对不可能。
别说公司内部都没人支持他,公司外部更没有人支持他。
整个紫金科技的员工都在吃瓜,时不时的看看对面啥时彻底撕到分家。
安夏辗转得到南总工的联系方式。
“陈嘉,周日跟我去一趟首都。”
安夏与陈嘉带着礼物上门,南总工看着他们,客气了几句,安夏便切入正题:
“南工,你是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元老,技术一流。如果不能让你的技术好好发挥,而只是陷在旧技术的循环往复里,太可惜了。”
南总工知道自己的事情已经被媒体传得满天飞,他不在乎安夏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是啊,在企业家里面,安总是难得的重视技术的。我听说过你在公司年会的时候,当众支持没有人看好的人工智能,现在,也算是看到回报了。”
他的语气里满是羡慕,哪个技术总监不喜欢一个全力支持自己的老板呢?
他又叹了口气:“除了你,还有任总也是。还是你比较难得一点,任总自己是做技术出身的,难免偏向技术。安总似乎一直都没有参与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