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锅盖一盖,隔绝了阵阵热气,苏茵和顾承慧帮着摆上凳子,就沿着大铁锅的一圈摆,大伙儿一人拿着一个碗,可劲儿造锅里的东西。
“小苏,你来搭把手把土豆和粉条子放进去焖着。”谢承英忙不过来,把一盆土豆和粉条子递过去。
顾承慧在一旁揭开锅盖,看着大铁锅里瞬间喷涌出的白茫茫热气,鹅肉的香味更是扑鼻而来。
“好香啊!”顾承慧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铁锅,锅底深,锅口宽大,能装下满满一锅菜。
苏茵把土豆和粉条子倒进去,就铺在鹅肉上方,“这锅和我们村里以前做酒席的大锅差不多,那都是一次性炒四五份菜的量。”
“是吧,肯定很好吃!”
顾承慧叫来军军,抱着小外甥守在铁锅旁,眼巴巴望着,就等着开饭。
等人齐了,铁锅炖大鹅也炖好了,锅边再贴上一溜玉米饼子,慢慢给烘香。
鹅肉炖了许久,肉质紧实又带着些松软劲儿,配着锅里吸满汤汁入味的土豆和粉条子,吃得停不下来。
铁锅下方的灶是用几块砖简易搭起来的,柴火继续烧着,能吃几个小时热乎的菜,一群人各自端着碗围坐在大铁锅旁,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第二日,一大家子起了大早,吃了早饭准备出发上山里去。军军年纪小不抗冻,被妈妈留在家里,还闹起了脾气。
小短腿一倒腾就下了炕,气鼓鼓去隔壁找苗苗。
谢承英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笑笑,转头对自己丈夫道,“洪波,冻梨装几个吧,路上吃。”
“好。”
洪波起出前几天冻的梨,一股脑扔进自己背的包里,洪波和谢承英还有顾承安顾承慧苏茵一块儿出发了。
谢承英贴心地给顾承慧和苏茵寻了两根树枝杵着走,一路上,风吹雪落,四处都是沙沙的声响。
走到半道,洪波给几人发冻梨,苏茵和顾承慧上前接过。
刚拿走一个冻梨的苏茵折返一半,突然又想起什么,再往前几步从表姐夫手里再拿走一个冻梨。她带着厚厚手套的双手抱着两个冻梨,小碎步踏着积雪走到顾承安身边,留下一个,伸手给他另一个,“给。”
顾承安有些惊讶,盯着她手里的冻梨半晌,没接,歪着脑袋问她,望向她露出的一双水汪汪的眼眸里,“你不会再给梁志新冻梨吧?”
苏茵抿唇,差些没憋住笑,怀疑这人当真是小心眼,“不会。”
顾承安眼睛微亮,薄唇轻启吐出白气,“只给我一个人?”
天地苍茫,白雪皑皑,四周空寂,稍微大声说话都有回音似的,旁边,顾承慧正和谢承英夸着冻梨美味,苏茵睫毛轻颤,轻声道,“嗯。”
顾承安勾了勾唇,嘴角上扬的弧度压不住,伸手接过冻梨,咬下一口,嚯,真甜!
第57章
距离126部队两公里外的风鸣山巍峨屹立。早些年闹饥荒的年岁,不少人上山打猎摘野果,勉强支撑了过去。
现在条件好些了,大伙儿也时不时上山一趟,秋挖人参夏摘果,冬天天寒地冻,能挖的东西少,野生冬蘑和沙棘果就是少有的适合冬天采摘的吃食。
厚厚的积雪漫山,像是为山林裹上一层银装,洪波在前领路,中间是三个女同志,顾承安殿后。
一群人沿着早上进山的打猎好手留下的脚印前进。
“我们这儿山里东西可多,以前还猎到过野狍子,野狍子跑得挺快,反正我是追不上的。”谢承英到底在这边生活多年,和苏茵与顾承慧比起来显得游刃有余多了。
“姐,这还真挺累的。”顾承慧喘着粗气开口,全身一半的重量都在树枝上。
大家都穿得厚重,这样全副武装来爬山,迈腿都费劲。
苏茵同样缓慢走着,虽说累了,但对东北冬天山林的好奇战胜了一切。
洪波率先找到沙棘林地,一片野生的橘红色沙棘果,泛着橙色的光似的,在皑皑白雪中显得尤为娇艳。
洪波折来树枝,分出两根,和顾承安一块儿打着沙棘果。
沙棘树下,被冻得结实的一颗颗小巧的果实叮叮咚咚落下,谢承英带着两个年轻姑娘拾捡装进布袋子里。
沙棘果秋天成熟,果皮柔软,摘果子容易破坏果皮,反倒是冬天冻得硬邦邦的,用木棍拍打着沙棘树树干,成百上千的果实便争先恐后地掉落,方便多了。
忙活一阵,谢承英三人已经装了三个布袋子,袋子口一结,齐活,“回去煮了放点蜂蜜,可好喝!”
顾承慧捏着一颗沙棘果送入嘴里,她还没吃过呢,结果一尝瞬间皱起小脸,“哎呀,好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