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的牢骚自然都是跟自己有关的,主要就是厂里已经发不出来工资了,上个月工资就没发,这个月的工资更不知道在哪,过年的年货八成也发不出来了。
他一边发牢骚,唐海宽一边安慰他。
然后就是跟他说:“要真是没办法只能下岗,你要是不嫌弃那你就来我这,我正想着要把西屋也收拾出来,再摆上几张桌子呢。”
孙叔苦笑一下,“我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我倒不是嫌弃你这,就是你真让我来,我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只能来给你扫地洗碗倒垃圾了。”
让唐海宽又安慰孙叔一气。
初夏找了机会出声问道:“叔,厂子里到底什么情况啊?怎么突然效益差成这样,连工人都养不起了。”
孙叔道:“这话其实我也跟厂里提过,但是没人理我。要我说,还是厂里的领导人胆小守旧,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什么都不敢做。那人家的厂子里搞改革,咱们不搞,还是之前的老模式,什么都比不过人家,做的酱菜卖不出去,那不就只能等死了?”
初夏和林霄函对视一眼。
初夏看向孙叔又说:“您什么时候有空的话,能不能把你们厂里生产的酱菜,每样都拿一点过来,让我尝尝啊?”
孙叔笑一下,“没什么好尝的,越做越难吃。”
初夏也笑着说:“没事儿,我就尝个味道,看难吃到什么样。”
孙叔点头道:“行,那我下次过来,每样都带点来。”
唐海宽听完又接话:“我在那会,酱菜的味道还行啊。”
孙叔喝口酒道:“那会还勉强凑合吧,反正现在是越来越不行了。”
孙叔喝了两口酒,又继续跟唐海宽发起牢骚来。
说厂里的领导人无能,说改革的好与坏,说唐海宽率先开饭馆做生意有先见之明。
第146章
唐家的饭馆照常在除夕的前一天歇业。
唐海宽和吴雪梅仍时间利用这一天的时间, 在家做点年上要吃的东西。因为开饭馆最不缺吃的,要准备的东西倒也不多。
饭馆歇业后胡同里就没那么多人了。
今天院子里只有唐海宽和吴雪梅,以及韩庆天和王翠英, 所以与去年比起来要显得冷清许多。
傍晚太阳临落山之际,韩雷李兰带着韩梦媛和韩飞鹏过来了, 一家四口推开院子大门进来, 院子里才又热闹了一些。
韩庆天和王翠英看到他们回来了很是高兴。
王翠英忙给韩梦媛韩飞鹏拿好吃的。
韩雷进屋后放下东西搓搓手,因为冷没立即在桌边坐下。
他往屋里左右看上一眼,出声问:“三儿呢?出去串门子去了?”
韩霆从开年年初带着超子锅盖去了南方以后,一整年都没有回来, 韩雷他们自然也一年没见过韩霆了。
韩庆天和王翠英都没说话。
韩庆天忽起身进屋拿了封信出来,送到韩雷手里。
韩雷接下信封拿出里面的信。
展开看了一会说:“在外头有这么忙吗?连年都不回来过?不管干什么, 大过年的都归都要放假回家过年的吧。”
王翠英接话道:“谁知道啊, 每回写信回来, 都是寥寥几句话,说在外面挺好, 让我们不用担心, 也不具体说说自己在外面到底在干什么, 干得到底怎么样。我想着到了年上肯定要回来过年的,结果年也不回来过。三人在外面过年, 想想都觉得可怜。”
王翠英说完,韩梦媛忽出声说了句:“可能是到那边没赚着钱, 觉得回来没有面子,所以就不回来了。”
“……”
韩庆天、王翠英、韩雷一起看向她。
她忙笑一下, 又说:“我就是随口瞎一说。”
差不多也到了做晚饭的时间了。
王翠英没再坐着, 起身和李兰一起去厨房里做晚饭去。
到了厨房里动起手。
婆媳俩聊天,王翠英又问李兰:“你说现在南方到底是什么样子啊?”
李兰忙着生炉火说:“妈, 这我哪儿知道啊,只听说那边在搞经济特区搞建设,具体什么样咱们哪能知道,咱连北京都没出过。”
王翠英又忍不住叹气,“也不知道三儿在那到底怎么样,我每天都担心他吃不好睡不好,你说呆在家里有什么不好,非要出去折腾,到了外面一个人不认识,那日子能是好过的?”
李兰安慰她道:“妈,你要相信三儿,他走哪都饿不死的。”
王翠英:“在家照样饿不死,就在家再娶个媳妇,生个孩子好好过日子不行吗?现在这样不着家,要耽误到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