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可高兴的,最近找你买芙蓉膏的人不是又增加了。”
“燕婉,这两个人不一样,相当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成功了一半。想当初,这两人可是最先贬低芙蓉膏,去买周妈家擦脸油的人。现在知道芙蓉膏的好了,就是不卖给她,气死她。”
两人骑着自行车边走边说。
去废品站不用像上次去赶集一样赶早,距离也更近,苏燕婉和刘美娟出发的时候是早上八点,到的时候才八点四十。
废品站的东西太杂乱了,感觉整个北城的废品都堆积到这里了,越往里走东西越多,都快堆成小山了。
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分散在巨大的旧物山上清理东西,把那些能用的还是好的东西都清理出来,放到另一边的厂房里摆上,一堆一个价,有看上的直接拿到厂房门口去结账。
苏燕婉先和刘美娟一起把东西卖了。牙膏皮最多,有一小堆,都不知道是刘美娟攒了多久的。
因为是铝做的,牙膏皮相对贵一些,所有东西拢共卖了五六块。
卖完东西,刘美娟陪着她去了旧书堆。这里的书大多数都是旧的,缺页的,腐烂的,发黄的。
关于菜谱的杂书并不多,问了工作人员才找到地方,所谓的找到地方也是一堆书,要自己翻找。
“美娟,我自己先找找,你去别的地方逛逛。”
刘美娟不识字,知道帮不上什么忙,就听话去逛了。苏燕婉找了半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一本半关于菜谱的书,一共花了四毛钱。
等她结完账,打算去找刘美娟时,被不远处旧物堆里一个黑乎乎的箱子吸引住了。
第26章
苏燕婉凑近看了看,又用手指敲了敲,问旁边的工人:“同志,这东西怎么卖?”
工人正忙着收捡旧布,随意扫了眼,“那一堆都是一块五。”
一块五不贵,苏燕婉直接买下,打算回去清理出来,就算暗格里面没有东西,这个木箱子也可以用来放东西。
之后她又四处看了看,主要是看一些旧物,废品站的人也不是不懂,明显是宝贝的都专门挑出来,清洗干净放在柜台里卖,还找了人守着。想再捡个漏不那么容易。
看着苏燕婉买了这么一个箱子,刘美娟瞪大了眼睛:“燕婉,你说你花了一块五就买了这么一个脏兮兮看不出材料的木头箱子?这箱子受潮了,用不了多久就该坏了,不如多花点钱找木工做一个新的,能用四五十年呢。”
苏燕婉:“没有那么严重,箱子的木头应该是好木头,收拾收拾用个几年应该没问题。”
“这样的话,一块五倒挺划算的。还有么,我也去买一个。”
“没有了,就这一个。”
一听没有了,刘美娟有点遗憾,不过她转头就忘到脑后了,和苏燕婉炫耀起自己买的布。
她买了一匹旧布,有霉斑,但不要票,价格还便宜。
从废品站出来,她们直奔最近的村子。
刚才出来的时候,苏燕婉问了废品站的同志,对方告诉她这个村子里有刚出的狗崽子。
“你们找余老头啊,他就住在山脚下那栋茅草房。从村里这条路直走到山脚,就能看到。”
谢过帮她们指路的大叔,苏燕婉和刘美娟朝着茅草屋方向前进。
两人把自行车停在茅草屋前,“请问有人在吗?”
喊了半天没人应声。
苏燕婉看了眼手表,“我们再等半小时,要是还没人,就先回去。”
两人刚等了十分钟,就看到一个瘦高的身影从山上下来进了院子。
苏燕婉上去说明了自己来的目的。余老头带着他们到了屋后。
出乎苏燕婉意外的是后院竟然是一个小型的花园,种了很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花,还能听到嗡嗡嗡的蜜蜂声,看起来就很赏心悦目。
一棵山茶树下面搭了个狗窝,里面睡了一窝狗,余老头从里面掏了三只狗崽子出来,“最后三只了,这三只都会吃食了,不挑食,你拿回去喂点剩饭剩菜就能活。”
刘美娟指着其中一只小狗:“燕婉,这只,这只好看。”
苏燕婉看了下,这只脖子上有一圈白像是围了白围巾的黑狗,确实挺好看的。
她给了钱后,余老头帮她们拿了个竹编的笼子装狗,摸了摸小狗的脑袋,“这笼子不要钱,你对它好点就行。要是喂不习惯,不想要了,拿过来,我退钱给你。”
苏燕婉把笼子绑在自行车后座上,想到上次从联防队摊位上买的空花盆,放在阳台一直没用,对刘美娟道:“美娟,你在这等我,我去买两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