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程翻了翻她递过来的千字文,惊诧,“这也是王应麟写的?”
“不是,这是周兴嗣写的。”
这一位可比王应麟早多了,再过一百五六十来年,他应该就出生了。
赵程看得入迷,赵宽等也凑上去看。
半晌他叹息一声,合上书递给他们,看着黑板上的两行字道:“总结之精辟,非博古通今者不能成。”
他扭头看向赵宽等人,问道:“人之初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最早出在何处吗?”
赵宽和兄弟们对视一眼,最后不得不在他们的目光下硬着头皮上,“应该是出自孟子的‘性本善’论,《公孙丑.上》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赵宽在赵程的目光下停下了话,低头道:“学生知错。”
赵程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扭头看向幸灾乐祸做壁上观的赵含章,“你认为呢?”
赵含章一呆,在赵程越来越不善的目光中磕磕巴巴的道:“最早的话,出,出自《周易》?”
见赵程面色微微和缓,赵含章这才继续道:“周易的第四卦蒙卦,说‘童蒙求我’说的正是启蒙之事。孔子曾点过此卦,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这和性本善有何关系?”
“怎么没有,这是比喻,”赵含章道:“新生之儿就如山间流出的泉水一样清澈透亮,也是天真无暇的,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天地依据。”
赵程点头,然后说他们,“读书从不用心,一到用时就腹中空空。”
他道:“蒙卦,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见他们眼中迷茫,不由大怒,“虽然我未教过你们《周易》,但如此重要的书你们也没读过吗?”
赵宽几人低下头。
赵程就扭头看向赵含章。
赵含章顿时有种初中时被语文老师盯着的感觉,她下意识的道:“这是说初六处‘蒙’之始,宜受启蒙教育,才能端正品质,免犯罪恶,不至于身罹桎梏。”
她顿了顿后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此两句皆从蒙卦中来,说的都是启蒙教育之重要性。”
赵程欣慰的点头,瞥眼看向赵宽等人,幽幽地道:“三娘且比你们年幼几岁呢~”
赵宽几个都涨红了脸。
“你们武功比不上她,连文治也不及,要你们何用?”
赵含章见几个少年脸上都快要滴血了,斗胆道:“叔父啊,蒙卦上还说了,击蒙,不利为寇,您对兄长他们太过暴烈了。”
说罢转身就跑。
赵程气得不轻,但又不能去追她,只能扭头盯着赵宽几人看,“为师很暴烈吗?”
赵宽几人连连摇头,脑袋都快要摇掉了。
赵程脸色这才好转了点儿,哼了一声后道:“《周易》太难,所以你们没有兴趣,我便也不强求你们学习,但还是应该读一读的,这上面的道理你们若能参悟一分,这一世便够用了。”
“三娘还是你们妹妹呢。”
赵宽几人羞愧不已,纷纷应下。
第261章 学习小组
赵含章读《周易》却是在上了大学后读的,赵和贞小姑娘虽然也读过,但兴趣不大。
她读《周易》并不是为了通俗的算命之类,而是那段时间太过迷茫,她想要从哲学上找到自己的归处。
而《周易》是“大道之源”,虽然拗口难懂,但她当时就是自虐一般的想要为难自己,所以愣是读了下来,还背了下来,钻研了很久很久。
赵含章给赵程提完意见,一路跑回县衙,和傅庭涵道:“我的《三字经》和《千字文》都成功吸引了程叔父的注意,有他在,后面推广问题不大。”
她哼哼道:“我就说这两本书做启蒙书好嘛,他们之前看都不看就直接否决了。”
傅庭涵:“恭喜你。”
见他清清冷冷的,赵含章就凑上去同情的道:“你的教案就只有你能教了,毕竟他们也不认识阿拉伯数字。”
傅庭涵抬起眼眸,这才多了些表情,含笑道:“你不也可以吗?”只是小学的教案,很容易的。
“呃,”赵含章挠了挠脑袋,“倒也不是不行。”
于是下午赵含章就和傅庭涵一起去了学堂。
被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依旧坐在教室里,非常荣幸的成为第一堂课的听众。
这一次,赵含章坐在了赵程身边,他还在翻看《千字文》。
《三字经》很短,他已经通读过一遍,上面用到的典故很多,但都通俗易懂,赵程只读一遍便看懂。
很简单,但要想写出来却不容易,毕竟要从这么多书中将其归纳出来,还要写得朗朗上口,又要兼顾常用字启蒙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