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1792)

“《孙子兵法》他已能倒背如流,由此可见他不蠢笨,只是世人误解,你想与他谈诗论赋自然不可能,但要是说兵法修列一定能谈一晚上,”谢时叹息着写道:“我知道你的打算,你想专心为先生著书。”

“以你的聪慧,自有许多种办法规避婚姻,实在迫不得已,你也能找个短命的人嫁出去,但五妹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是需要钱的,你有资产够自己一生衣食无忧,即便是丈夫亡故,也能衣食无忧的修书,最后出书吗?”

当然不能。

谢向荣家并不富裕。

他们家比谢时家还穷呢,只是谢氏的旁支,她的祖父做过的最大的官是徐州文学从事,七品而已,她的父亲则是在学堂里教书,母亲管着家中的田宅和铺子。

他们家都很节俭,日常花销用的是父亲的俸银,其余收入则存着,用以买书,以及求子所用。

谢向荣自己算过,她出嫁,她爹娘最多给她十亩地,十二吊钱陪嫁,她需要辛勤劳作才能维持住现在的生活。

可,这样一来她就没时间修书了。

所以谢向荣才想办法留家里啃老,不出嫁。

她都算好了,如果有一天父母真的不容她继续待家里,她就找个借口立女户,然后去学堂里当教书先生,这样收入可以覆盖自己的支出,虽然修书的时间会被压缩去三分之二,但她可以接受。

可立女户很难,即便现在朝廷出了新法,可父母那一关还是很难过。

谢向荣并不想落下一个不孝的名声,因为若不孝,学堂会拒绝她,甚至招贤考都考不了,她将没有退路。

所以她很注意维护自己的名声,想要她爹娘同意她这些离经叛道的事可太难了,很容易遭受反噬。

而现在,谢时给了她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止是嫁给赵永这一条路而已,她还能去洛阳,直接走到皇帝面前。

她不出仕,但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谢向荣想去藏书馆当个文书,她不仅可以给她祖父修书,也可以给皇帝,给其他人修书嘛。

谢向荣挑挑拣拣,只挑了两页信纸塞进信封里,然后就咧开嘴,一脸高兴的去找她爹娘,“父亲,母亲,时堂兄来信了。”

谢父正在备课,闻言立即放下笔,伸出手来道:“他在信中说什么?”

谢时现在是他们谢家最有出息的一个人,连嫡支的那些人都比不上,族人四处散落,如今聚在阳夏的谢氏族人只有八户,都是旁支远系,而他们家和谢时关系最好。

谢父一直隐隐期盼着这位堂侄能发现他的才华,然后带他一起进入官场一飞冲天。

难道他现在终于意识到他的才华了?

谢父眼睛闪闪亮,谢向荣一脸兴奋的道:“堂兄为我保了一门婚事。”

谢父笑容微淡,谢向荣继续道:“是陛下的亲弟弟秦郡王。”

谢父眼睛噔的一下大亮,激动,“真的?”

第1314章 见面就打

“真的,”谢向荣狠狠点头道:“虽然没有定下,但女儿觉得有很大的可能会中选。”

谢父:“……还未定啊。”

谢向荣:“父亲,这是秦郡王,陛下的亲弟弟。”

“也是,你堂兄虽能干,却也只是一个伯爵。”谢父一目十行的看完信,皱眉。

谢向荣解释道:“中间是他回给女儿的注释,父亲不爱看那个,我就抽掉了。”

谢父眉头舒展开,而后又紧紧皱起来,“我们家门第太低,你堂兄与我们家到底隔了一层,只靠他举荐,此事怕是不成啊。”

谢向荣就道:“不管成与不成都要去一趟京城,毕竟是堂兄保媒,不好拒绝。便是不成,也可打探一下洛阳学堂。”

“不行,我不答应。”谢母走进来,沉着脸道:“你一个女郎,怎好抛头露面?我是绝对不会容许你去学堂教书的。”

谢向荣面色未变,只是嘴角的弧度微落,却依旧是笑眯眯的,“母亲说的也有道理,那我去给堂兄回信谢绝此事。”

“不可!”谢父和谢母异口同声,谢向荣静静地看着俩人。

谢母道:“我说的是不能去抛头露面,这门亲事却还是可以的。”

所以她决定让谢父带谢向荣去京城,当然,她也是要去的,那是因为女儿去,她才去的。

“本来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连你都不必去的,但毕竟是秦郡王,太后可能会想见你,所以带你去,”谢母道:“但到了洛阳,你要谨守本分,只要出门就戴好帷帽,别让外男看了去。”

谢向荣恭敬的应下,“不知道陛下上朝会不会也戴着帷帽。”

谢母:“你怎敢和陛下相提并论?皇帝是天人之姿,她是天子,非凡人,自和我们不一样。”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