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175)

各里正都没有意见,躬身应下。

政策是这么个政策,但要实行却不容易,赵含章也不能只给出一句话就当甩手掌柜。

所以她亲自袖子一卷,出去招募人手,领着他们到地里去收割豆子和稻谷。

工钱全部由县衙出,除此外,还有县城中损坏房屋的建设,城墙和城门的修建,这些都可以拿出来以工代赈。

满城犒素,本来死气沉沉的西平县城一下活了起来,众人在忙碌中暂时忘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而到今天,距离西平之战过去也不过才五天。

宋老爷他们都没想到,西平县能那么快振作起来,之前跑走的百姓又自己回来了,领了赈济的口粮后要么去收割自家的粮食,要么去县衙里取号牌以工代赈。

就在众人的忙碌中,赵含章贴出公告,免去今年西平县所有人的秋税。

和这一张公告一起贴出去的是征收西二街一带的贫民窟以作军营,她之后会屯兵西平,保卫西平。

两张公告一起贴出来,普通百姓们大多盯着第一张公告看,听衙役念完第一张公告,他们当即大声的议论起来,“这是今年的秋税不用纳了?”

“那省着点儿吃,还是可以撑到明年夏天的。”

“真是太好了,赵家三娘果然大慈大悲。”

大家议论纷纷,就没几个人注意听第二张公告。

衙役念完后一走,绝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也不在意这张公告,就凑在一起议论秋税的事。

但也有人专门留意到了第二张公告,来回看了两遍后挤出人群,跑回去告诉家主。

“赵含章要在城中屯兵?”

“对,就在西二街,郎主,那里要是重建起来,起码能囤千人,这么多人,将来这西平县岂不是成了赵氏的后花园?”

“要不要去赵氏坞堡提一提?”

“提什么?”宋老爷道:“你看这几天赵含章在县城里大刀阔斧的,赵氏有来一个人吗?”

现在西平县衙就是赵含章在做主,她手中有兵,谁敢惹她?

“范县令之女不是活下来了吗?西平县令本就要朝廷册封的,”那人道:“范县令一家殉城,留下来的范家女郎便是忠义之后,若是由她上书朝廷并请朝廷安排新的县令……”

宋老爷沉吟起来。

他们都不知道,此时,洛阳已经收到赵铭的书信。

折子和信是同时到达京城的,折子上交,信则是直接送到赵宅给赵仲舆。

作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赵氏是有权和有义务向皇帝报告当地情况的。

赵铭曾经也是定过中品的士人,虽然他不出仕,但写折子这种事难不倒他。

第133章 任命

不过朝廷没怎么把他的折子放在心上,翻了翻后就丢在那边,都没拿到朝会上说,只是在东海王议事时提了一句,“被赶跑的匈奴军溃逃到了汝南郡西平一带,西平县县令及主簿殉城了。”

东海王不在意,问道:“灈阳还在打?”

“是,汝南刺史还在坚守灈阳,正在和朝廷求援。”

大家看向东海王,所以派不派兵去救?

东海王思索片刻,发现自己派不出人手了,于是找了一圈,他道:“令颍川刺史去救。”

众人:……

颍川去年遭灾,今年日子也过得极为艰难,百姓外逃不少,还有不少灾民加入了流民军,自己揭竿到处做盗贼,派颍川去救?

东海王继续道:“让汝南给颍川出军粮。”

众人一想还真可以,汝南现在缺人,而颍川缺粮,正好。

于是都没反对。

傅祗听得额头一抽一抽的,但想到现在陈兵洛阳之外的苟晞,和收了一大半的京兆郡,他也没反对这个建议,只是道:“王爷,南撤的匈奴军必须清理,若不赶他们出江南,洛阳以东的就会丢失。”

东海王简单粗暴的问道:“我还有兵马可派吗?或许你问问陛下可否派禁军出去平乱?”

傅祗道:“王爷何不说服成都王和苟刺史先一致对外御敌?”

东海王这段时间压力极大,烦躁不已,直接道:“难道我不想吗?奈何门下没有三寸不烂之舌的谋士,不如傅中书代本王走一趟?”

傅祗沉默了一瞬后点头应下,表示愿意去见一见苟晞。

东海王不觉得他会成功,冷笑着让他去。

赵仲舆见他们商量完这件事了,便道:“西平县令殉城,应该给他们派个新县令去,王爷可有合用的人选?”

东海王现在就缺人,他怎么会派人去西平那样被匈奴围住的小县城?

又不是什么重要关塞,因此不在意的挥手道:“诸位爱卿看着办吧。”

其他人都知道西平是赵仲舆的故乡,因此也乐得卖他一个面子,纷纷问道:“赵尚书可有推荐的人选?”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