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1672)

刚清点完钱的听荷一愣,问道:“一百万钱全买粮食?”

赵含章:“不止这一百万钱,家里有多少算多少,全都买上,再去库房里找一找,把能变现的东西都变现了,换来的钱全换成粮食,洛阳的粮食要是不够,就去豫州、冀州和青州买,不必运回来,就地存粮,此事要机密。”

她道:“我让元立和曾越拨人配合你,买的时候可以倚仗大将军府权势,但要把握好分寸,我们大量囤粮的事不能外泄,以免粮价有异。”

这个要求有点难,但听荷依旧应下了,心中已快速计划好。

赵含章库房里剩下的都是不好变现的器物,但现在大量士族回迁,又有南方士族在洛阳,只要说是从前皇宫或者王氏出来的东西,感兴趣的还是有不少的。

听荷就选了几样,让人悄悄拿出去变现。

凑了一笔钱后就选人开始在洛阳、豫州和冀州等地选择粮商和地主。

有元立的情报在,她选人并不困难,尤其是洛阳这波,基本上,有点能力的都跑来参加七太爷的宴席,只要蹲在大门口一清点,一会儿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交易对象。

还有人从别的地方特意赶来参加宴会,听荷一一记下,想方设法拿到了人的联系方式,还派了几个管事去赵瑚家里帮忙,顺便跟人搭上了话。

等宴席一结束,听荷就让人分开去找这些人开始谈买卖的事。

有几个,她是亲自去的。

作为赵含章身边的大丫头,她的名字和样貌都不是秘密,她引导了一下,对方还以为是她自己想做粮食生意,赚一些钱。

虽然觉得这丫头胆大包天,竟然拿出几十万钱买卖粮食,但想到她的身份又释然。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赵含章如今总摄朝政,她身边的人,即便是个丫头,那也堪比五六品官员,宰相的门房都有七品的讽称呢。

被找上的大粮商和大地主大多都愿意卖听荷这个面子,故以比市场价略低一些的价格卖给她粮食。

还有人悄悄提醒了听荷一句,“这个时间做粮食买卖赚不了多少钱了,姑娘要做,那得在四月之前把所有的粮食都出了,不然进了四月,夏收开始,这粮价可是要跌的。”

一般粮商都是选择五月到十月份收购粮食,除了平时售粮外,更大一部分的收益是在一月到四月间的三个月里,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粮价上扬的阶段。

此时是正月初,粮价已经开始上扬,听荷才来做这笔生意,在粮商们看来已经是晚了。

不过小丫头嘛,见识有限,看在她身份的面上,大家给她一点薄面,一石粮便宜几文钱卖她,权当是结个善缘了。

听荷就以这种方式换来了一百八十五万钱的粮食,听赵含章的吩咐,就地保存,由曾越派兵看守。

第1249章 想开楼

当然,赵含章不止吩咐听荷囤粮,她还让常宁拿出国库的钱大量买入粮食和布匹、药材等救灾物资。

常宁一听这数字就头皮发麻,连忙道:“大将军,已经遵照您的吩咐在秋收时购入不少粮食,年前还购进了不少布匹和药材,此时再买……”

“买,都是救灾物资。”

常宁却不想,低声劝道:“灾祸未必到来,下官觉得我们现在准备的足够了,再多,若平安无事,当然,我是期盼着平安无事的,可到时候这么多粮食、布匹和药材怎么办?此时购进,可是高价位进。”

现在囤货和上一次不一样。

上一次他准备充分,时间也极充足,从七月开始便少批量的购进粮食,那时候新粮将收,不少粮商都开始降价处理陈粮,一直持续到八月新粮下来。

八月新粮下来后,粮价开始大范围小幅度的下降,这时他直接派人从农户手中购粮,价格和粮商们出的价钱一样,这时候购进,不论将来是否用得上这批赈灾粮,国库都是不亏的。

可此时购进……

百姓手中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只能和粮商买,此时又已经正月,粮商们大多压着粮等二三月涨价呢,不可能低价卖给朝廷。

要是天灾不足以用到这批粮食,这一进一出是要亏钱的。

作为户部侍郎,此事不能忍。

赵含章却很坚持,还和他道:“我把自己的家底都拿出来让听荷给买粮了,我个人尚且愿意冒此风险,怎么朝廷不愿呢?”

“亏也亏不到哪儿去,粮食在手呢,农闲时征发劳役,可以转为民工的花费。”

常宁:“运输成本高,本来民役的饮食是地方负责的。”

“你如今购粮也不需运进京城,就地存粮,我派兵给你使,”赵含章道:“我已经承诺今年少征发劳役,又减税赋,既如此,国库总免不了要支援地方,到时候不给钱财,给粮食也是可以的。”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