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骂就要掉脑袋,上头给的任务量你敢不完成?”
正说着闲话,突然一阵马蹄声起,众人循声扭头一看,顿时头皮发麻,烈日之下,“趙”字旗猎猎作响,刺得人眼疼。
已经有士兵双腿发颤,拿着刀的手也颤抖起来,被绑住双手的年轻人们却一阵激动,有人忍不住高声呼喊起来,“是赵家军,赵家军来救我们了!”
赵实并不是特意来救他们的,他只是要往阴陵县去,本是要向北而去的,但斥候来报说这儿有一支讨粮队抓了不少人。
想到这几天看到被征讨的村庄的惨状,赵实就直接带兵过来了。
因为是讨粮队,自然用不上两千人,赵实只带了一千人,但这也足够碾压对方。
很快战斗就结束了,他割断绳索,让他们自己解开,然后去摸了摸车上的粮袋后道:“一人从中拿两日口粮,其余皆还。”
士兵们应下,当即扯下随身带着的布袋,那是专门装粮食用的,因为是轻骑兵,他们每人每次最多带三日口粮。
正巧,今天他们带来的口粮吃完了。
每人都均匀的从每个布袋里掏两把粮食,然后将布袋绑好,赵实的士兵已经将壮丁们按村分好,让他们将自己村的粮食都带回去。
粮食是从谁家那里征讨的,谁家再自己领回去。
壮丁们感动不已,纷纷向赵实磕头。
有青年问赵实,“不知赵家军中可还招兵卒,我,我想当赵家军。”
赵实闻言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快回家去吧,兵哪是那么好当的?会死人的。”
“我愿意为赵家军死,也愿意为赵大将军死!”
“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想参军!”
十七岁的青年挤到前面来,大声道:“将军,您就收下我们吧,他们抢了我家所有的粮食,您要是不来,即便我已经顺从的去服役,家中没有粮食过冬,也难活下去了,是您救了我全家。”
赵实当然不可能招新人,但见他们如此热情,便想了想后道:“再过几日,赵家军一定会过来收复此地,你们先回家忍耐几日,等大军来到,你们再去军中求大元帅,他若愿意留你们,你们自可以留下,若不愿,还请你们帮扶一下,将王敦叛军的消息告之,这就足够了。”
又道:“还请你们与父老乡亲们言明,若遇上王敦叛军强征兵役,不要顽抗,以免丢了性命,不如跟着走,放心,到了战场上,我们赵家军也不滥杀对手,我们都知道,对面军中很多新兵都是强征的壮丁,到时候他们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便可将人收编后放归。”
壮丁们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整个人都亮起来了。
第1207章 相遇
各村村民们正自悲伤,心中还不断的滋生恐惧,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强征两次军粮,谁也不知下一次会何时征收。
但秋税过后又两次军粮,家中有存粮的人不多了,连青黄不接的二三月都不知怎么过,更不要说再被征收一次了。
而且,家家户户都失去了一个壮劳力。
正伤心得不行,村口又响起了车轮滚过的声音,村民们脸上忍不住浮现出怒色,正要回厨房拎刀时,就听见门外孩子们的欢呼声。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闯进来,高兴的大声道:“爷爷,我阿父回来了,我阿父回来了——”
正要提刀的老人一怔,连忙奔出门去,就见被强征去的孩子们牵着装满粮食的牛车回来,正笑容满面的和村子里的人打招呼。
老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们终于忍不住造反,把征粮队给杀了。
和老人一样反应的人不少,他们连忙拉住人问情况,要是杀了人,他们全村得现在就躲到山里去吧?
壮丁们一点也不害怕,和大家道:“我们不是自己跑的,我们是被赵家军给救的,那些征粮队全被赵家军拿下了。”
村民们惊叹起来,放心不少。
王敦虽然强征军粮,但还算讲道理,征粮队半道被赵家军劫掠,放走壮丁,他并不会将罪名栽在壮丁们身上,自然也不会牵累村民。
大家放心的把自家的粮食领回家去,打算再另找地方藏一藏,而且要多分几份分开藏,万一再有征粮队上门,说不定能有一些藏住。
村里人还商量让家中的年轻人都躲到林中去。
“家中就只留老弱,我就不信,他们连我这四五十岁的老头子也拘了去。”
“唉,现在林中冷得很,水汽又大,待不久,也不知道赵家军何时能把江南打下来。”
“我也想让赵大将军来管江南,听说赵大将军大方得很,不仅喜欢给人减免赋税,每年还给村子送耕牛和农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