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好,她也不希望留下别国的探子或是眼线,无论是人才还是草包,留下了终究是个隐患。
等到这些朝廷官员一走,原本安静的村民还有卫兵团,突然爆发出一声声欢呼。
更有人喜极而泣,他们可是听明白了,自现在以后,他们就只隶属于麦子亭主,不对,是城主大人的麾下。
激动蓬发的声势从月亮湾爆发开,像是被两年前石板压弯了的幼苗,终于从厚重的石缝下钻开。
麦子让人群宣泄了一会儿,抬起手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村民们很快就安静下来,听着他们的城主大人的安排。
麦子捡起了之前未完的话语:
“募兵是为了保卫我们家园,三月后,我们就要带新晋的兵队去代邑城,永安县,盛平县,长鸣县各个地方。届时入了卫兵团,就要被分配到各个县池驻守城门。”
城主大人一番话后,众人纷纷叫好。
半响后,无数村民涌向小草所在的大堂。
一个个齐齐整整排好了队,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
“俺想征种树匠,俺啥也不会,种种树应该还是可以。”
“我叫刘二,年纪三十五,应征工人烧房子的,这月亮湾的房子,我以前烧过好多,积分都挣了六七百呢。”
男人将自己手中以前的积分券拿出来,上面都是写的烧坊烧窑建房。
“春树,年纪二十三,会识字算术写字,小草姐,差事你看着给我安排着就行。”眼前这个莽撞的男孩正是春树,两年不见,依旧还是一脸憨笑。
小草将前来应征人的信息写好,各自投入了上面标了具体工种的箱子里。
“春树你坐旁边去,分一队人过去,他们说啥就写啥,他们想应征哪个工种,就投哪个箱子里就行。”
小草看到又来一个识字的,根本不管他是谁,直接给按上了旁边的位置。
春树刚坐下,就迅速涌上了一堆人,排在后面长长的尾巴。
春树的屁股不安分的左右挪了挪,甩甩手闷头开干。
到了最后,记录的人里面大多数都是在石老学堂上过学的弟子,年纪才不过十一二岁左右,还有一些则是在祝咏开设的扫盲班里面的一些婶娘和女孩。
会识字的人里面竟然男女参半。
经过一天一夜的记录,麦子对比了几个箱子里面。
应征工人的最多,文书类工种和募兵开半。
“城主,咱们多久去代邑城。”
冼云如今分管了一个原属于杏花村的区域,手下的村民人心浮动,纷纷让里正来打听麦子她们许久动身。
听到冼云老头的话,麦子从案桌上抬头,将用了一天一夜赶制出来的试卷拿出来。
“这是那些文书类文职的考题,募兵的考题已经交由了卫兵团的人,冼里正,你先负责一下明日的考试。”
麦子话音一落,冼云赶忙从麦子手上接过试题,粗陋看了一遍。
“这些题,出的真是绝妙啊。”
冼云一拍大腿,由心赞叹道,要是石老头还在,肯定要在他耳边装正经,吹嘘麦子的本事。
冼云看着纸张上工整的字迹,管事出的是管理经营的题目,第二卷还附了大量算术题。
文书出的则是考验专注仔细的题目,考题上处处有陷阱,一不留神,便会出错。
像是小一点的职位,都专门出了考题。
例如记账的,则是参考了鸡兔同笼的问题,和九章算术上的不同,麦子还在上面册改了数据,和测算对象。
这脑子转的实在精妙。
要是让麦子知道了冼里正心中的震惊,自然是是愧不敢当,这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带给她的考题素材。
她只是根据前些年石老教她的知识,将这两种知识相互揉杂了一遍,而出的考题。
在她看来,这些考题套的极其古板生涩,也只是为了应急而用。
等考试选拔完人才,麦子就准备带着卫兵团动身代邑,将代邑的事务理清,还有三个县池,弄完这些也就三月之后。
到时候就能重装旗鼓,将月亮湾的一部分人慢慢迁移到代邑旗下。
第二日,整个月亮湾三个地方最为热闹,卫兵团的营地,议事堂的考场,码头的船舶地。
第134章 接管
麦子将各处坊子的场地都划分好后, 新征的工人开始动工修建。
窑炉经过聘请的工匠精良改造以后,已经可以烧出质地坚硬的红砖,碎砖占比微小, 大大拉快了整个建造的进度。
码头处, 船长准备南行和齐国通商,将麦子手上的棉花种子, 带去南方进行开荒种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