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家小 姐下地干活了(92)

作者:梦几多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刚到温府时,他夜夜噩梦。

每每闭上眼不是滚滚洪水,就是被淹死的庄稼和逐渐捞不起米粒的粥。

然后就是越来越多倒掉的房屋,村子里越来越少的人和自己最后也没撑住的父母。

明明才半年,对别人来说不过是徒长了半岁。但对他、对他的父老乡亲来说,这半年时间里,他们几近失去了所有。

所以他一直不敢回头去看、去想,只把这一切当作一个稍显真实的梦。

等到天亮时候,等到母亲叫自己起来吃饭时候,这个梦就会醒过来了。

但其实他早就知道了,知道对于他来说这个天不会再亮了,没有人会再叫他起来吃饱饭再帮忙干活了,这个梦他只是不小心误入了,却要被迫一做就是一辈子。

而现在他要把这个梦当着认识不久的人的面说出来。并不止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他们想知道的东西,也是为了自己能更加清醒,清醒到往后都能带着这个抹不去的疤走下去。

薛山蒙整理好自己思绪之后,才开口,“我们是溪城人,离海市城很近,但是位置不太懂事,不懂的再往下挪一挪,挪一挪就是圆月城到海市城的必经之地了,真那样的话我们说不定还能摆摊赚些行商和驿差的茶水钱,可能也就没后来的事了。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虽然溪城的百姓赚不到茶水钱,但是城里有像叶脉一样遍布的河溪,还有一条鼎鼎大名的流溪江,让他们农桑浇灌要比其它地方容易的多。”

凭借着这一地理优势,溪城就算没有成为像望月城和海市城那样著名的“鱼米之乡”,世代生活在溪城里的居民,也还算的上是安居乐业。”

如果没有去年那场异常凶猛的夏汛,薛山蒙想,他们的日子还是会像过去的不知道多少年那样,一直延续下去。”

开始的时候,只是雨比以往更大更频繁了一些,没有人把这算不上异常的情况放到心上。”

我长在一个叫薛家村的小村里,乡亲们会趁雨小或者偶尔停歇的时候,三三两两地扛着农具往田间跑,用农具疏通着田边堵住了的水,避免积水过多淹塌了田埂,等忙完这些村里大家伙一起的事之后。

他们就会分散开来,扛着锄头到自己的田里选一个好位置开一个口,这样既能让自己田里保持湿润便于禾苗生长,又不会让田里的水过多泡坏农作物的根系。

临近的几块田的人家,偶尔会爆发几句小争吵,细究起来无非又是水把田埂冲垮了,就有些人趁机把自己的田往别人的地界扩一扩,不过这些小事往往都用不到村长出面,他们自己就能解决了。

没一会儿,他们把各自的田埂拢好之后,检查完地里的庄稼,又会把刚才的口角忘了。结伴往升起炊烟的村里走,回家去吃热腾腾的饭菜。

夏季本就多雨,去年更是尤其多。接连不断下了一个月之后,田里的水再也没法向同样溢满了的河溪排去,逐渐漫出田埂,涨进村子里的小路上,每户人家的门前,然后是流入屋里。

情况很快失控了。

先是溪城境内各处河流的水无处可去,通通奔向了流溪江,把流溪江的堤坝冲垮了。

又重新从江里冲出来的洪水,不受控制的向四处涌,把本就是强弩之末的各大溪河道也给冲垮了。

裹着各种杂物、泥沙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从河道涌进了千家万户,这是一场百年难遇,溪城境内无人能逃的灾难。

这场洪灾持续三天三夜,直到农户田间的庄稼被泡死,家里的存粮被冲走,养的牲畜漂浮在水面上,逃到高处的每个人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面的心如死灰,它才像终于满足了一样,掩旗息鼓。

所幸朝廷的赈灾物资和大官来的及时,洪水一退他们就从情况较好的其它城里赶了过来,让我们不至于刚从洪水手下逃生,又投入饥饿死神的怀抱。

虽然当时每个人心里都知道,洪水退去只是开始,后续房子内的淤泥清理,还有快要收成的庄稼和养了那么长时间的牲畜在一夕之间都没了,接下来又是没法种植的秋冬,要面临的生存问题远比洪水逼到眼前更加严峻。

但至少那一刻,暂时清理出来的平地,临时搭建的石灶台还有在上面煮出来送到每个人手里热气腾腾的食物,一切都让刚刚劫后余生的我们短暂的忘却了后续的烦恼。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个被派遣过来的士兵都不余毫力的投身到帮助我们重建家园中,官府开始发放赈灾物资,同时出公文严禁各路商人趁机哄抬粮价,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常进行。

那个时候,虽然苦,但是每个人都还能活下去,都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