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谢随宴嘴里的老熟人。
很快,就有马车声传了过来。
谢霄时一群人没有动,这声音听着人就不多,有马车且行速缓慢,是他们要等的人。
不多时一行车十余人的车队出现在他们视线中,车上还有箱子若干,像是商队。
他们在谢霄时面前停下了,一个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者和几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人,由一群年轻人扶着下了车。
年轻人里果然有张他们的熟面孔。
谢霄时和宋恒常两人下了马,走到老人面前,行了个礼。
老人面容衰老,但眼神却没有混浊,反而是被时光磨砺的更显睿智了。被这么一双眼看着,饶是谢霄时也不免有片刻失神。
在意识到这么一会的失神在面对敌人时会有多危险后。谢霄时立马认真了起来,毫不避让的对上了老人的目光。
“荀夫子,许久不见了。”谢霄时率先打招呼。
“小世子安好。”荀无虞还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也对一旁的宋恒常打起了招呼,“宋夫子咱俩也许久未见了。
“……”宋恒常很高冷,他只抱剑点了点头。
“有劳诸位带路。”寒暄完,谢霄时入正题。
他们有十几人,他不知道荀无虞他们准备怎么把他们带进城。
没想到他这话一出,以老先生为首的一群人突然齐齐跪下了,“老朽等人不才,身在落鹿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落入贼手。如今终于盼得将军前来,只求将军收复落鹿,让我等生前可以归乡,死后也不必躯骨埋他乡。”
他们齐呼,句句惊天动地。
谢霄时一行人被眼前这阵仗惊住了,文人气节、风骨,如此清晰憾人。
谢霄时看着眼前的这群人,高矮胖瘦各有不同,浑身散出来的都是读书人的儒雅气,文弱到好像面对一阵风都抵挡不住。
但是现在他们跪在这里,所言所为体现出来的文人气节,却比百万雄狮更让谢霄时折服。
谢霄时原先还错误的认为,落鹿城里人人都只顾自己,只顾眼前利益,丝毫不关心落鹿城姓什么。
可面前这群人用自身打碎了谢霄时对落鹿的错误认知。让谢霄时知道了在落鹿城里搅浑水的人有,但与之相对的清流也少不了。
“不知老先生名讳?”这时谢霄时才觉出自己先前多无礼,就连姓名都没有互换。
他上前把老先生扶了起来,其他人也陆续跟着站了起来。
“老师是储万机。”不等老先生开口,一旁的荀无虞先替他答了。
储万机?
谢霄时后知后觉的想起来,他是听过这名字的。只是当时年纪小,没怎么放在心上。
*中原流传中的储万机,总是跟一个叫崔九洞的人一起捆绑出现。据说他们都是从海市里有名的书香门第出来的,早些年为避战乱,带着藏书万卷四处躲藏,直到后面才在落鹿的群山深处落定了下来。
自从他们二人脚步停歇下来之后,上门求学拜师的人可谓数不胜数,原本想躲清闲特意选了座没路可进的深山,后来也被求学之人生生踏出了路。
两人都非铁石心肠,避世也只是不想让世代流传下来的珍贵典籍毁于战火。
但前来请教者甚众,且都是慕名前来又才能的好苗子,慢慢的两人也就被打动了。
他们后来在深山里开辟出的山洞,成了传道授业的场所,这么些年经营下来,也能算的上是桃李满天下,即使被称一句“当代大儒”也是完全当的起的。
可惜相比于储万机,崔九洞的命运算不得好,他们两个的美名从落鹿深山里传了出来之后,渐渐被放大篡改成了什么得“砚山双桂”者得天下的戏言。
那时逢乱世,多的是手里有几个人就自立为王的人,听了这些传言之后,派人进山去请他们出山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但两人都没心动。
按佛家的因果劫数论,当时统领着含落鹿在内的北地九州的李庆祥就是崔九洞命里躲不过的劫数。他不像其他人,多是派自己的手下进山威逼利诱,还想一摘摘双桂,让自己平定天下多一份筹码。
李庆祥一开始就只是奔着崔九洞一个人来的,他只带了一个小厮。每天御马踩着露水进山,走到马不能行的地方就把小厮留下来看马,一个人拉着下摆,也不把自己当什么九州之主,深一脚浅一脚的进山,直到月上才又出去骑着马下山。
他除了第一次见到崔九洞时就表明就了自己的来意之外,后面再来就没怎么说话了,只见到其他人就笑。
换成崔九洞就巴巴地看着,可怜兮兮的,活像是被人抛弃的小兽一般,一点没有九州霸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