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风言风语,很快就被谢霄时自己在战场上一刀刀砍碎了。谁敢想象这么一个玉面小世子,在战场上连剑枪都嫌轻飘,用的是跟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一样的大刀,一挥对面人头就落地。
战场上从来都是靠真本事说话,不久将士们就被他那一手挥刀本事收服了。"玉面小世子"也变成了"玉面小将军”。
但谢霄时日日如此追日为着什么,还是成了云边军营里的一个不解之谜。
在将士们在军营里为这事诸多猜测的时候,谢霄时已经来到了他经常光顾的老地方。他跳下马拍了拍东曦既驾,示意它到旁边自己找草啃,然后一撩衣袍就在一片长的极为青翠粗壮的草地旁坐下了。
身子刚好有意无意的拦在了东曦既驾和身后的那片草地前,让东曦既驾只能干看着眼前的肥草没法下口,它生气的用蹄子扒了几下土之后,认命地转头去祸害别的地方的草了。
东曦既驾走到旁边低头吃草的时候,谢霄时就一个人坐在小坡上,眼睛盯着缓缓西落的夕阳,思绪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转眼他已经来到云边两个多月,想当初他们带领的大军驻扎在离云边还有一百多里地的城外休整时,就有探子急报,说守城的顾家两员大将已经被单于明光带着五万兵马逼到了城下。
谢随宴听到这个消息,当即下了决断,他知道单于明光远没有他的弟弟单于明揽那样精于战场,甚至性格里还有些盲目自大。
于是令谢霄时带了两千人马把盔甲和旗帜都伪装成落败军的样子,到离敌军三十里左右的地方时不时现一下踪影,假装成云边城里外出没来得及回城的将士,因为消息延迟回来时刚好撞到城下叫嚣的单于明光的枪口上。
果不其然,单于明光在听到探子兵回报说前方三十里外有疑似败兵踪影后,咬了这个饵。
单于明光会做出带兵追赶未知穷寇这种事,其实也在谢随宴和谢霄时的计划之内。一是他个人性格使然,二也是因为云边城作为大启国门,城墙城门修的可谓是固若金汤。城里又有水粮,守城将士就算干耗,也能把单于联军耗个两三天,可是城里的人能耗,五万单于联军耗不起,他们身上带的粮草只够他们速战速决。
所以这时候的单于明光就需要一个机会,一个既能让己军士气高昂又能让云边守城将士不战而败的机会,这时候自己撞上来的这队穷寇就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五万人对两千人,原本就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定局。而单于明光的军队只要把他们活抓,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到时无论是把他们押到城楼下逼迫龟缩在里面的人投降,还是直接在城楼下,当着守城将士的面,隔一段时间就杀掉几个原本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兄弟,一下下瓦解掉他们的心态,让他们再没力气拿起反抗的刀枪,都能让单于明光在这场战争中轻松取得胜利。
只要这座相当于大启朝国门的云边城落入他们手里,那大启湮灭在历史的洪流里也只是迟早的事,这种被摆到面前的胜利,让单于明光无法拒绝。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林中等待着他的不止是几千残兵,他被谢霄时带着两千人马诱进了专为他而设的有着十二万精兵的陷阱。
这一战,谢霄时领的两千人马,硬是溜着单于明光的五万大军在林里转悠了好几个时辰,最终无一伤亡的与在八十里外暗处的谢随宴联合起来,灭了单于明光一半的人马和他们继续进攻的决心。
这一战让年仅十六岁的谢霄时一战成名,那天晚上军营内专为他而办的庆功宴上,铺天盖地的夸奖像不要钱一样砸向谢霄时,直把他砸的忘乎所以然.
当天夜里谢霄时还梦到了自己单枪匹马地杀到单于王庭内,把单于明揽、明光兄弟和他们的父亲单于雄之的人头踏在了脚下。
可是自那一战之后,朝军和单于联军也大大小小的交锋过几回,谢霄时却像被谢随宴忘了似的,再没被派上过大战场。只让他带了一队人马,负责巡逻和运粮。
前段时间,好不容易等到单于联军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派人来拱火,谢霄时的挑灯都已经擦亮了,却又被紧急派到了两百里外的林康城里运粮。
等他回来,单于联军早夹着尾巴回营歇着去了,谢霄时以为自己来云边是要到战场上大展身手的,没想到沦成了杂兵。
谢霄时为这事都不知道上书多少遍了,偏偏谢随宴一只手就把他所有的苗头按下来,顾家两个伯伯还都在一旁鼓掌叫好。
终究是年轻气盛,谢霄时觉得自己丢面了,从那以后没事都不往主军营帐里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