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你费口舌,我要回府领喜钱,先走一步了。”林啸说完对灵匀点了点头,从人群里挤了出去。
他一走,灵均也站不住了,拉着灵匀就往外挤,“咱们也快回去,府里还在等着咱们的好消息呢。”
无奈灵均长的矮,虽然有一颗往外挤的心,但是身高和力气跟不上,踮脚看了半天也只看到乌泱泱的人头,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挤了半天也没挤出去不说,反而还被人群一直推着往里走。
灵匀被他拉着这么白挤了一会,终于受不了这种无用功,反拉住他的手,往一个方向走,两人这才得以从人潮中脱身。
还在府门口,灵均就嚷嚷开了,"公子中了,中了头名,是会元。”
喊了一路,等到花厅时候,府里上下都知道了。
“好好好,吩咐下去,府里大家都到账房领三个月月钱当喜钱,还有吩咐厨房熬甜粥,明日到粥棚里,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是,老奴替大家多谢夫人公子。”郑术说完就把这个好消息带了下去。
第二天,城内外温家的粥棚里出现了浓稠甜粥。
自从朝廷在城外建了难民营,又建了粥棚之后,城里之前各家搭的粥棚就陆续拆除了,大家都怕自己哪天会像连家一样,好心没好报就算了,还平白挨一顿伤。
因为粥棚被撤,又陷入经常吃不到饱饭境地的难民们,一见温家粥棚重新开始施粥,还是难得的甜粥,都围了过来。
但也有人对这嗤之以鼻,温清和的嫌疑还没洗清,如今被禁足在府里呢。
城里的风言风语也越来越大,有些不明所以的人被鼓动起来,已经在温府门口闹了好几次。
他们这会见温家这么大手笔,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来的把柄,你一句我一句的。
有说这是温家心虚了,来收买人,想赚好名声的。
也有说温家算盘打的精,用贪来的银子做戏的。
甚至还有人说温玉章这头名不知道是不是用贪来的银子买的。
一时之间说什么的都有,徐京华没想到自己只是让人施了个甜粥,又让温府落入了众矢之的。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温清和反而看得很开,见徐京华闷闷不乐的还主动开解她道:“嘴巴长在他人身上,我们管不了,我们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等过段时间九皇子带人到灾地查明真相回来,自会还我一个清白。”
可谣言并没有因为温清和看得开就停止,反而越传越烈,在他们口中温清和和温府众人俨然已经是万死辞其咎了。
温府被迫无奈,只好紧闭大门,谢绝外客,暂时把外头的闲言碎语挡在了府外。
但是府里不出门的众人躲得过,恢复正常到国子监上学的温元和温玉律逃不过,学院里的人现在是一看到他们兄妹俩,就在暗地里指指点点。
连云帆和程鹤齐那群人更是毫不掩饰,态度是越来越嚣张。
还有每次上下学回府路上,旁人看到他们的马车,也是各种议论纷纷,把温元气的都快心梗了。
明明是毫无根据的胡乱猜测,在他们在嘴里传过几轮,竟然就像真的了一样。
在学院里的时候无论温元和温玉律怎么解释,也没法把难听之话压下来,在外面更不用说了,但凡温府的人试图解释一句,下一刻就会被传成心虚。
人好像永远只相信自己愿信的,旁的就算别人在他们耳边说破喉咙,他们也全然充耳不闻。
温元和温玉律顶着重重压力在国子监待了几天,就都告假回府跟其他人一起窝着了。
不是他们低头认输了,而是因为白费口舌毫无意义,等真相揭晓之日,一切自见分晓。
幸好没几天,温府迎来了一件喜事。
徐家人已经平安回到海市,托人送了信过来报平安,顺带催温元的“全家福。”
他们当初急着回海市,温元只来得及画徐家人的画像,没赶得及作一幅温家的。
徐老夫人他们回到海市,把“全家福”的事讲予府中其他人听,个个都觉这主意很好,特别是没一起去圆月,没法亲见温元的一些人更是着急。
所以急得写信来催了。
温元不慌,丝毫不慌,她最近不上学有的是时间。
东大街道上,温清和带着温元出来买颜料,本来温元一提要出门,京华就想阻止,可惜没拦住,后来退了一步又让他们俩带几个护院再出门,毕竟现在温清和在外头名声差,就怕被人认出来扔鸡蛋。
但是温元可怜兮兮地说想和爹爹两个人慢慢逛,温清和也在一旁附和,说人多更显眼,不像他们父女俩单独出去,谁没事会盯着一对父女看?
徐京华能怎么办,只能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