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327)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马车缓慢行驶在人群中,杜长兰抬手掀开车帘,看着路上来往的人群,目光从人们的脸上掠过,又落在人们的衣上。

杜长兰发现来往百姓的精神面貌虽比不得上京百姓,但作为州地,也还算不错。

想来覃州两年前的旱灾,对本地百姓没有多少影响了。

杜长兰一边回忆公文记载,一边与眼前景物相连,沿途小贩叫卖声不绝,杜长兰静静听着,他视线下移落在街面,虽然地砖陈旧,但并无明显损坏。

日头逐渐升高,马车也驶向城外,杜长兰透过城门,隐约看见城外路边的野草。

一行衣着陈旧的男女老少排队进城,无一例外或背着或挑着拇指大小的蚕茧。

杜长兰疑惑,覃州当地并不以养蚕出名,但看眼前这架势,怎么像是一个村的都在养蚕。

杜长兰令莫十七赶车往前,离得近了,杜长兰发现那些蚕的成色算不得好,颜色泛灰,带有杂物,定然卖不上价。

一盏茶的功夫,那群养蚕人陆陆续续进了城,往城北行去。

杜长兰道:“十七跟上,别跟得太紧,免得叫人发现了。”

莫十七:“是,大人。”

烈日耀耀,愈发炙热灼人。

马车跟着养蚕人行过长街,即将进巷,莫十七道:“大人,马车进巷太打眼。”

杜长兰下车欲行,被人拽住,莫十七面无表情:“大人,你这么进去更打眼。因为你太俊秀了。”

杜长兰嘴角抽了抽,如果莫十七不是在这种情景下夸赞他的相貌,杜长兰会很高兴。但现在他笑不出来。

莫十七拍拍胸脯:“大人,交给我。十七定不辱命。”

杜长兰双唇开合,少顷道:“我在方才的十字路口侯你。”

莫十七闪身溜进小巷,迅速追上养蚕人。

杜长兰赶着马车离开,心道下次该在马车内,备上换装行头。

半个时辰后,莫十七神情微妙的回来了,

杜长兰问她:“怎么了?”

莫十七欲言又止,又左右望了望。杜长兰眼皮子一跳,果然听见莫十七道:“大人,街上人多,等回府后我再给你完全还原。”

杜长兰:...........

二人回府,莫十七关上大门,立刻绘声绘色演起来,杜长兰开始还觉得好笑,直到看见莫十七扮演一个在小巷里跪坐哭泣的妇人,杜长兰的笑意止了。

莫十七还维持跪坐地上的姿势,如羔羊般温顺,仰首望向杜长兰,眼含迷茫:“大人,为什么他们养蚕如此痛苦,却不更改呢。”

杜长兰暂时给不出答案,于是下午令莫十七带上辛起一道儿出去打听。

辛起平时寡言,瞧着木讷老实,但心眼子一点儿都不少,比十七和辛家其他人精多了。

果然三日后,辛起汇报道:“大人,小的和莫护卫这几日走访,发现覃州辖下的大半村落并未种稻,反而栽养桑树。以致交不出税收,最后卖田卖地,甚至自卖为奴的也大有人在。”

莫十七也道:“听说之前衙役收税时候,很多地主故意在村落附近侯着,低价收购田地。”

辛起望了杜长兰一眼,又垂下头去,不发一言,仿佛一个木头人。

第162章 养蚕人·二

杜长兰将手边一项文书给他们瞧, 莫十七接过,最右上醒目记着四个大字:劝课农桑。

这要从覃州西南方鸯城说起,鸯城之蚕, 以色好, 茧大而匀,天下闻名。

然橘生淮南则为橘, 淮北则为枳。

养蚕亦是。

若此项政令因上任知州远离百姓, 不接俗务而弄出的糊涂政,还能辩解一二。但上任知州在任两年半, 这项政令持续两年半,便知其心之毒了。

内厅寂静, 仅有莫十七压抑的怒声喘息。

辛起神色不变, 仿佛对此司空见惯。

杜长兰瞥了辛起一眼,又垂下眼, 无规律的点着公案, 脑中思索上任知州之死。

杜长兰原是没想太多,他也以为上任知州病逝任上是意外, 他当着魏厨子面那些掷地有声之词,不过是作恐吓用。

没想到却是有可能误打误撞了。

杜长兰指尖顿住,眉宇如山峰渐拢, 凝成厚重威严。

若上任知州果真死于谋杀,这覃州恐怕要变天了。

“大人。”莫十七抬眸唤他,神色愤愤,对恶人生起杀欲,又忆起近日所见, 对本地百姓十分怜悯:“大人,恳请大人更改此项政令。”

辛起眸如死水, 毫无波澜。纵使杜大人贵为知州,可一干属官不从,杜大人也只是光杆将军罢了。

杜长兰应了一声。

辛起认为杜长兰是在随意敷衍,没想到莫十七是真的信了,真是天真到愚蠢。辛起心中嗤笑。

午后杜长兰再次下发杂务,惹得府内书吏敢怒不敢言,而后杜长兰又遣衙役顶着烈日出府巡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