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作品别说卖个几十两,便是得个几两银子都够他们吹嘘了。
高淮点着书案,少顷有了主意。不过两日,探花郎的画作被人高价买走的消息传遍上京。
翰林院内众人争相对高淮道贺,更因高淮出身浙地,在大承国土东面。而杜长兰出身雲阳郡下的一个小县,位于大承国土偏西。一时间便传出“东有美玉,西有良木”的佳话指代高杜二人。
陆文英被恶心了个透,可流言肆起,他也无力阻止。
状元和探花如此亮眼,同为一甲的季榜眼再次被推向人前,还有人来他跟前笑问季榜眼擅长什么。
季忱:………
你们给我一点活路吧。别特么卷了!
人群中唐庶吉士嗤笑一声,高淮的画作到底是真卖出高价,还是自导自演恐怕只有高淮自己清楚。
可怜杜兄好不容易扬名一回,又被这厮缠上,还暗搓搓踩杜兄一脚。
杜长兰虽不在翰林院,但托陆文英等人之口转述,他也知晓的清楚。
崔遥气成河豚:“姓高的真是不要脸。他一个探花,怎么好意思在状元面前自称美玉。”
陆文英也叹道:“如今这话已经传了出去,长兰否认反而落了下乘。”
莫十七静静听着,脸色变来变去,眉头时而笼起又时而舒展,最后又蹙成小山峰。
忽地她双眸一瞪,两只大眼珠子恨不得突出来,颤声道:“大…大人,你看我干什么?”
杜长兰往嘴里扔了一颗杏仁,眼眸一弯:“在看唱大戏。”
莫十七:“啊?”
杜长兰眼尾轻掀,“手给我。”
莫十七自然的朝他摊出掌心,下一刻手里多了一捧香脆的炒杏仁,杜长兰唇角微勾:“吃罢。”
莫十七顿时喜形于色,“谢谢大人。”
她捻着杏仁咔呲咔呲一个,又看向崔遥和陆文英,说呀,怎么不继续说了。
她回忆起刚刚听见的消息,双眉又蹙成一团。
杜长兰垂眸掩去笑意,若非亲眼所见莫十七变脸,杜长兰也不知一个人的表情可以如此丰富。
崔遥凑上前盯着杜长兰,“你有没有在听我们说话。”
陆文英也道:“长兰,你早做打算才好。”
崔遥大声道:“原来你的杏仁是给莫十七的。”
陆文英顺口接茬,半途想起崔遥说的什么,差点闪了舌头。
现在在说正事,能不能正经点!
然而当事人都不以为意,杜长兰反过来宽慰他们:“不过虚名而已,再者还多谢高淮帮我打掩护。”
众人一头雾水,直到一名外地官员登门拜访杜长兰时,拿出了一副斗方送给他。
那副斗方正是杜长兰之前托宝石斋卖出的原作。
哪有什么慧眼识珠,绕了一个大圈子,不过是底下人行贿而已。且对方手中不宽裕,这才找上杜长兰这个吏部的“临时工”。
单杜长兰一人,是有些打眼。谁知巧不巧的,又冒出一个高淮。
于是乎,众人只会想着状元郎和探花大才,压根没往行贿方面想去。
可惜这幌子只能哄哄年轻后辈,哄不过老狐狸。
书房内,杜长兰随意将斗方弃在案角,不等他询问,来人便主动报上底细。与宝石斋那边传给杜长兰的信息差不离,也与杜长兰借小郡王之势,派人去打听的消息差不离。
说来此人也是个倒霉蛋,出身平民,有些才干却不拔尖,便想着勤能补拙,在任上勤勤恳恳。按理熬也该熬出头了。
奈何前几次升迁都撞上关系户,把他挤下去,他实在无法,咬咬牙拿出家底寻上这位杜状元。
他快至知命之年,多年的辛劳令他发间染上银丝,若是此次再被挤下去,他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第135章 小厮谷穗
杜长兰打发了那外地官, 次日去吏部时特意调出外地官的政绩考核,若无意外,那外地官怎么也够资历升迁了。
但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一个中不溜秋的萝卜来抢坑了。
说来也是, 官员越往上升, 官职数量愈少,自然是能抢则抢。
杜长兰单手托腮, 骨节分明的手指转着一支未蘸墨的毛笔, 旋转时带起幽凉的冷风,笔身旋转间, 墨与白形成鲜明对比。
少顷,他搁笔起身, 去寻他的临时上峰。
拿人钱财, 与人消灾。
杜长兰的一举一动都在天子眼中,是以下午虞蕴散学来请安时, 嘉帝将此事告知小少年。
于嘉帝而言, 杜长兰此行并不算出格,甚至在各司是心知肚明的事。水至清则无鱼。
但虞蕴不同, 他是少年,他受圣贤书熏陶,他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
嘉帝叹道:“杜长兰出身乡野, 较世家子弟更看重钱财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