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141)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往后翻阅此书的读书人都会看到崔遥张秀才等捐赠银两的人的名字。

更叫人激动的是……

崔遥眼眶都泛了红:“柳县令还为你的童生册做序。”

这说明县令大人也肯定杜长兰那本书的价值,往后定然被本地读书人追捧。

他们也跟着一道沾光了。

崔遥吐出一口气,松开杜长兰,略有遗憾道:“你怎么不早说, 你早说了,我就捐五十两了。”五两银子怪羞人的。

众人一梗, 你有钱,你了不起。

杜长兰笑道:“原是各自一份心意,此为因。我有感众人情意,这才做跋,此为果。先有因,后有果。你莫要颠倒了。”

原本认为自己银钱捐少而扼腕的人一愣,长兰一片赤子心,哪想到金银俗物上。他们以果推因,委实狭窄了。

且如崔遥所言,真论银钱来,崔遥一人能抵他们十人,二十人了。他们哪里比得过,这般想来,还是现在的情况最好。

捐银钱的人,彼此相差不大。不论钱多寡,只论心意。

杜长兰唤着众人往院内走,一路谈笑风生。

头顶明日艳艳,映着杜长兰那张明俊秀美的笑面。

他若早道打算,岂不成了借机敛财的小人,别说扬名,最后估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柳县令也更不可能为他的书做序。

何等愚蠢的人才会做出这种百害无一利的事情。

下午上课训导也提及‘童生册’,赞杜长兰心思灵透。

崔遥和宋越他们咧着嘴笑,仿佛被夸赞的人是他们一样。

时至酉正,训导讲课结束,一群人拥着杜长兰去食堂吃饭,说说笑笑,待天色深了才陆续离开。

小院里没有外人,宋越和陆元鸿行至杜长兰面前,朝他深深一礼。

杜长兰扶他们起来,“这是要与我生分了?”

宋越不好意思的笑,陆元鸿心中有百句千句,最后出口却是几个字:“长兰,多谢你。”

崔遥见状,也给杜长兰鞠了一个,乐呵呵道:“我大哥知晓后,让我不要只拜白雀庙的菩萨,多拜拜你这位活菩萨。”

杜长兰:............

杜长兰嘴角抽抽:“这就不必了。”

崔大郎还遗憾傻弟弟在鸿雁文会没露脸,没想到杜长兰还有后招。若是他从文,非得把杜长兰这根大腿抱牢了。不过现在也不晚。

杜长兰属于是一人拖海船了。

崔遥乐的不行,随后道:“先前统共只凑了二十多两,我担心不够,不如崔家将后续费用补上。”还能给家里人扬扬名。

杜长兰摇头拒绝。

“为什么?”崔遥不解。

一直没怎么出声的陆文英开口道:“过犹不及。”

杜长兰缓缓磨墨,在沙沙声中,墨条一点点化进墨盘里,他提笔书写。

众人好奇来看,陆元鸿慢吞吞念道:“清、风、书、肆……”

杜长兰搁下笔,“清风书肆在本地书生中颇有名气,我们不必多做什么,只待对方登门即可。”

不管是对杜长兰,还是对清风书肆,前者少了琐碎事,后者更添美名,二者皆是双赢。

读书人最怕跟金银扯一处,落了俗。但诸般事宜,离了钱又办不成。所以总得百般迂回。

果然如杜长兰所料,两日后清风书肆的少东家亲自来县学寻杜长兰,两人约在茶楼雅间,双方都是敞亮人,很快达成一致。

临走前,少东家递给杜长兰一个红木缠枝莲花式的匣子,“杜相公才智过人又心怀仁义,你如此为本地学子着想,我等感激,却不能仅限于口,免叫仁厚之士寒心。”

杜长兰推辞。

少东家叹息,“杜相公饱读诗书,想来是比我等俗人更明了‘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典故。”

若是做了好事没有回报,往后的人便不愿做了。

杜长兰面上一愧,拱手道:“是我思虑不周,长兰受教。”

少东家侧身避开,“杜相公言重,不过须臾,杜相公想通其中利害,在下深感佩服。”

杜长兰心道眼前的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却能带领清风书肆更上一层楼,不是没有缘由的。

上下两片嘴,将黑的说成白的,听起来还诚恳真挚。

杜长兰顺势道:“少东家大义,也正如少东家所言‘子路受牛’之典故,长兰希望将清风书肆所为,放在跋的最前面。”

少东家浑身一颤,不敢置信的望着杜长兰,少顷他向杜长兰深深一礼:“如此,多谢杜相公。”

杜长兰微微一笑:“少东家客气。”

两人相谈甚欢,杜长兰离开茶楼拐进无人小巷,将匣子打开,日光下银辉熠熠。

竟是整十两银子。

杜长兰合上匣子:“真是个伶俐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