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在不剃的质疑下,东南党的强势好像是无能的最后疯狂。
三日过去,储君仍未定下。
在朝臣们等着看东南党那些文臣给出何种反应时,奔袭而来的军队令他们开了眼。
什么催逼立储君,不过是二皇子及东南党的障碍法。
东南党调动的军队一路来时的路线早已挑选、打点好了,故而可以说是不声不响就降临了两万大军到京城。
宋广骏确认被宋齐光放弃后,他们便决心走上这条风险极大、可一旦成功收益也极高的武路。
出其不意的军队,加上提前在禁军中埋下的许多钉子,东南党判断自己这方有胜算。
是夜,火把的有限光芒照亮了一张张脸,神色各异。
从将军贬成更夫的莫黔面色兴奋,号召自己后来收的几个小弟一并起事。
他换上了昔日的铠甲,展现出他胜于常人的勇猛。
可就当他满心为即将翻身而狂喜之时,身侧之人猛地抽刀,一刀刺进他的胸膛。
莫黔感受着血液流失的痛苦,无力得只能瞪大眼,听到偷袭的小弟开口说道——“千岁爷不是说过,叫你往后仔细着些。看来都是白说了,不忠心的,就该是这个下场。”
莫黔倒下,脑海中最后的念头,是后悔曾经放肆对待如今贵为总督的虎威将军七皇子,不该欺人于微小时……
再多的后悔,为时晚矣。
只莫黔这一桩事,便可看出顾明朗暗中下了不少心思、手段。此时乱起来,那些细微处的功夫显现出用处,拔除不少钉子隐患。
但总的来说,混乱是少不了的,加上禁军人数本就不如这支奇兵,故而在战力上处于大劣势。
不过城墙坚固,再退还有皇城,攻难守易。
只看二皇子之军马,能否在最初混乱的几日趁机拿下皇宫。能则事成,不能则废。
京城的百姓紧闭门户,仍逃不过遭战火侵袭,一时陷入危险战乱。
这等情形之下,引发此事的宋广骏名声更差,在民间传说中,他已然成了弑兄后再弑父的杀人狂,提到名字便可止小儿哭啼。
距离京城一日路程之地,宋宴清收到宫中皇后遣人送来的消息。
对于新到手的消息,宋宴清一时不敢信:“我好像听岔了,烦你再说一遍?”
重点上下一句便能总结:“大皇子因毒酒身亡,二皇子起兵造反。”
宋宴清还是不肯相:“大哥怎么可能出事,便是老二,他好好造什么反?”
他手中拿着信使验证身份的信物,目光犀利地盯着对方发问:“你定是来戏耍我的吧。京城既兵荒马乱,依照你之言论,娘娘的人在宫中,如何出得了叛军的包围?”
“小的不曾骗人!”信使唯恐这位小殿下不信,解释道,“小的并不住在宫中,住在外头。”
“娘娘神机妙算,一早就有察觉到东南动向不对,命我这几日不再进宫。假如出事,便来此地守着,将信物和信、和小的知晓的消息一并告知将军。”
“对了,娘娘还曾说,请将军不必担忧宫中王嫔,她自有办法顾全。”
他说了这许多,又有曾在皇后宫中见过的物什作为信物,宋宴清不得不信他。
代表着他也必须得相信,上次分别时还笑着说下次见面是在宫中的大哥,再相见已是生死两隔。
宋宴清红了眼,握紧双拳,尽力保持理智,语气急切地询问信使:“具体如何,你快道来?谁害了大皇子!二皇子又为何起兵?”
“小的住在宫外,听令不敢进宫,是以不知内情。但民间有传,是二皇子动的手;谁成想大皇子没了,圣上也不肯立二皇子为储君,故而二皇子起兵三万、意图逼宫。”
“好他个老二!我必杀此贼,必杀他!”
眼见自家殿下前一秒强装冷静,接着就理智尽失,陶灿连忙双手抱住宋宴清一条手臂。
“将军,冷静啊!”
“你叫我如何冷静?!”
兄弟二人一并抗倭,原是血脉上的兄弟,后又是知心相交的战友。倘若没有宋承宇,只怕宋宴清现在还在那一团乱麻中被纠缠不清;自宋承宇以钦使身份出现,担负起官场那头,方才解放了宋宴清和海定军……
不说大哥待他至诚、端方君子,只消想想宋承宇正值英年、新婚宴尔、琴瑟和鸣、又才得了岁岁那么乖巧可爱的小女儿,美好的人生方才展开一角,却惨遭毒害,便叫宋宴清心中悲痛又愤怒。
他此时就恨不得杀人。
小马抱住了将军另一条手臂。
两人合力仍压不住宋宴清,于是又多来了几个,方才拉住就要冲出去的人。
陶灿大声道:“将军莫忘了,你带着两万大军!再者,给大皇子报仇之事,亦有军中兄弟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