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不理他们的弯弯绕绕,“有反对乔治大公的,也有对尼克劳斯公爵不利的,那处理中立地位的报纸,就该两不相帮,又反复横跳。”
报纸嘛,不是非得立场鲜明,今天发表有力你的文章,明天又反对你,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各种阴谋论都可以上,把水搅浑。
比如警察署属于尼克劳斯一系掌管,隐瞒真相抹黑乔治大公。
再比如乔治大公性格怪异,不是合格继承人,甚至要娶平民女子为妻。
总之真真假假,到最后谁也分不清真相,只能静待事情发展,而不发表言论了。
这时,大使馆可以站出来公开声明,对于调查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但又无法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对目前乔治大公的处境很担忧。
这么做,是为了逼警察署不得不把调查权让渡出来。
不让的话,就代表他们想要掌握在手里,伪造证据!
“那么,你们有合适的调查人选吗?”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位可靠的调查人员,同时他得具备号召力,让人相信他的权威。
说实话,科罗温想不出有谁能担起这个职责。
苏叶笑着摊手,“这就看你们了,”她是没这个人脉的。
科罗温也没有,他期待的望向卡列宁。
卡列宁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吐出一个名字,“阿特利如何?”
“阿特利?”科罗温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是那个写了《完美密室谋杀案》的阿特利?是了是了,他的书畅销全球,由于写的过于真实有代入感,许多人都觉得,这是阿特利的真实经历,他就是书里的侦探!”
确实有这样的言论,自从书爆火后,就兴起了寻找书中侦探原型的热潮。
这当然找不到,毕竟是虚构的人物,但很多人相信,作者就是侦探,对他推崇备至,甚至封为全世界最厉害的侦探!
苏叶也双眼发亮,不管这位阿特利是否能破案,但能见到如此厉害的作者,和他交流一下写作技巧,也是极让人兴奋的事。
看他们如此期待,卡列宁顿了顿,“他目前在瑞士度假,我给他写一封信,大使先生可以向副首相施压,让他同意让阿特利介入调查。”
阿特利虽然是俄国人,但并非官方人员,列支敦士登政府并不会产生忌惮。
而以他的名望,民众也会相信他调查出的结果。
至于阿特利有没有本事调查出真相,毕竟他只是作者,不代表真的具备侦探才能,并没有被三人放在心上。
毕竟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介入调查的切入口,他们会在背后给予帮助和支持。
三人商量完,科罗温立刻离开,去执行计划。
苏叶则满目期待的看向卡列宁,“阿特利是个什么样儿的人?你们怎么认识的?”
卡列宁神情略微不自然,“你很快就会见到,”后面的问题直接省略了,说完站起匆匆留下一句,“我先去写信。”
苏叶:……
不是我就好奇问问,你跑什么呀?
第676章 考验世界20
在他们的推动下,舆论被彻底搅浑,各种流言甚嚣尘上,报纸更是不遗余力,把种种不靠谱的推论与猜测推上风口浪尖。
除了首相被杀各种不靠谱的推测之外,还有一则流言悄无声息流传,弗朗茨大公重病,时日无多。
伴随这条流言出现的,还有弗朗茨大公想要选择奥尔格·安东尼乌斯伯爵为继承人的传闻。
安东尼乌斯伯爵?
所有人都错愕非常,怎么会有这么不靠谱的流言?
谁不知道她是罗纳夫人与前夫生的孩子,和弗朗茨大公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谁会扶持情敌的孩子继承自己家业,这也太不靠谱了!
起初大家都当笑话看,可等回过神来,却恍然意识到,真的不靠谱吗?
安东尼乌斯伯爵虽然不是弗朗茨大公的孩子,却一直养在列支敦士登城堡内,由大公亲自教养长大。
他的父亲前任伯爵先生也是王室血脉,只不过是旁支,关系有点远罢了。
但这足以保证安东尼乌斯伯爵拥有继承权,只是排在七八名开外。
可如果弗朗茨大公一心一意扶持他,直接立下遗嘱,在乔治大公和尼克劳斯侯爵全都废掉的情况下,他上位的可能性陡然增加。
如此众人不得不细细琢磨,弗朗茨大公到底有没有这个意愿?
可越琢磨,他们越发觉得事情绝不简单,以往忽略的细节一一忽视在眼前。
弗朗茨大公对唯一的外甥爱答不理,明明是第一继承人,却从不让他在列支敦士登多待几天,更何况是参与正事了。
要说他不满意出生俄国皇室的外甥,那第二继承人尼克拉斯侯爵总没有身份上的污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