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崔国主一直在给三个寨子通风报信,每次三家有行动,都会被提前得知,然后三个寨子互帮互助,共同与三家对抗,才存活至今。
当时魏斌还以为三个寨子的族长都是崔国主的人,公子却道只有一个,人太多容易走漏风声。
现在听崔国主这么说,竟真是这样!
他是通过托布交好掌控另外两个寨子的,而托布估计在取得另外两个寨子的信任后,应该做了一些手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吞并掉。
而此时崔国主说出托布,即是希望能为托布挣一条活路,让他不要走到魏斌的对立面。
有整个大楚做后盾,这人哪里是好惹的。
另外也是希望事情早点平息,能少牺牲一点人,就尽量少一点。
两日后的傍晚,崔国主病重,命人请蛊医和高家主赵家主,准备托付后事。
两人没怀疑什么,反正国主病很重,随时都可能会死。
他们进入王宫,为表尊重,卸下了随身带着的武器,施施然来到崔国主养病的宫殿。
高家主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打压另外两家,成为朱提第一家族的机会即将到来,不免有点激动。
而赵家主则忐忑不安,时不时偷瞄旁边的高家主,只觉他威势更甚。赵家主擦擦头上冒出去的冷汗,心里一个劲的安慰自己,只希望自己的计划能成功,这样赵家也能得到一块不错的地盘发展,而不是在朱提看高家脸色行事。
赵家是怎么谋划的呢?
还得应在那跟去越西的七千士兵身上,赵家自知经过之前那一次损失,他们已经不是高家和赵家的对手,什么都不做,就是等死。
于是他死皮赖脸安排了七千人跟上,明面上去讨伐魏家,好沾一点便宜。
实际上是想等高家和魏家打累了,赵家好黄雀在后。
可惜,他倒是想当那个渔翁呢,也看苏叶愿不愿意,直接让当地人伪装成魏家士兵,抓走了赵家兵两千多人,逼得他们不得不参战,向魏家要回人。
所以赵家主是等不到赵家兵回来了,也等不到他们站稳脚跟,然后接自己去当国主,一切不过徒劳罢了。
两人来到殿内,发现大王子,三王子和四王子都在,这是应该的,父王都要过世了,他们怎么也得在一边伺候。
大王子见到两人进来,立刻起身迎接,走到高家主身边,反手把人抓住,然后一手捂住他的嘴。
而三王子四王子显然也提前排练过了,跟在大哥身后,把赵家主也抓了。
三人牢牢控制两人,其余侍卫忙上前把两人绑了,堵住嘴,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与此同时,魏斌带着五千人,以及从崔国主手里抠出来的三千人,袭击了高家的军营,斩杀一千多人,两千人受伤,其余皆被俘获。
几座山相隔的寨子中,托布借口有新消息,把两位族长及族老们也请了来,然后迅速把人控制住,再派人去两个寨子,控制住局面。
短短一晚上,朱提彻底变了一个局面,老国主去世,为给儿子扫平道路,临死前拿下高家和魏家,以及三个寨子。
而大王子崔珲成了新的国主,‘说一不二’的人,权利尽皆收拢,可喜可贺。
当然,崔珲本人不觉得有什么可喜的,他只是明面上的国主,但实际从这一刻开始,这里包括越西,都将进行汉治改革,他这国主,不过傀儡罢了。
“当然不会是傀儡,而是我手下能征善战的将军,做好准备,我们即将迎来一场硬仗,而这是你投效后,立的第一份战功!战功越大,以后的官位才会越高。”魏斌道。
“什么意思?”崔珲不明白,不都接受了吗,哪里还有仗要打?“难道是越西那里?”
当然不是,说的是南边。
魏斌没解释,只让他练兵,至于南边要怎么打,还要先问过苏叶才行。
南边一共五个国家,和朱提越西接壤的是夜阳国,建南国,兴谷国,另外两国在更西和更东一点,要想打过去,得经过这三国,暂时不用考虑。
夜阳国原本属于大长国,天兴国和大义国中间三不管地带,由于去到另外三个国家,都是差不多距离,于是三国发生矛盾时,战场就被选定在夜阳。
后来三国都崩盘了,这里就彻底没人管了,渐渐也聚拢起几支势力,且发展壮大,后来还吞并了天兴国和大义国一点地盘,把面积扩大了一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夜阳国。
之所以叫夜阳,是因为这块土地上曾经生活过一个夜阳族,后来被灭了,语言文字也消失了,音译过来都的就是别扭的‘夜阳’二字。
后来立国的国主为表示占地正统,就以夜阳后人自居,建立夜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