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之后处理过的奏折,都要被送到太上皇处,让太上皇重新审阅,才能下发。
也就是说,太上皇一句话,就架空了他!
新帝面色阴沉,气得在太极殿砸了无数摆设。
他再是想不到,当皇子的时候,还可以监国,并大部分事都可以做主。
当了皇帝之后,却处处受阻,事事需要上报,征求太上皇同意不说,他提议的臣子全部被驳回,有的甚至还被太上皇指责为奸佞不可用!
明明太上皇之前也夸过此人忠心,新帝知道,太上皇在打压他,不想要朝中位置换上他的人。
他知道之前后宫整顿太着急了,惹了太上皇的眼,但他已经忍了这么久,难道当皇帝了还要忍?
凭什么?!
正好这时,江右良的秘折进了京,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份份能致甄家于死地的证据。
甄家?
新帝心想,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他果然是天命之人!
只要处理了甄家,就可以废了甄贵妃的儿子,如此一来,太上皇的子嗣中,唯他一人!
到时,他就不用担心太上皇会废了自己了,可以大展手脚,任谁都掣肘不了他。
那些不听话的老臣,换了便是,太上皇该颐养天年了!
第415章 红楼潜龙在渊29 这一份……
这一份奏折中提到的罪名,哪一条都可叫甄家万劫不复,那绝对是在帝王的雷区疯狂蹦跶。
无论是联合武将,有谋反之嫌,还是僭越妄上,私住行宫,都是大罪过。
且这些罪名人证物证俱在,铁板钉钉,实乃大罪过也。
有这些在,新帝相信甄家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在上朝的时候,由他心腹吏部侍郎姜文和当着百官的面,当众提出来。
朝中众人原本吵吵嚷嚷地,为一项决议争论不休。
其实这件事很小,他们的目的是不能闲下来,不给新帝说话的机会。
姜文和是新帝的人这件事,原先并没有披露过,之前他也一直安安静静的,此时站出来,百官还没反应过来,任由他大声宣读了甄家的罪名。
听着听着,众人头上的汗都出来了,背脊发凉。
因为那念出来长长的,和甄家勾结的名单中,堂上站着的就有十几人,剩下的虽然不在朝中,也和在场的某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要么是同窗师兄弟,要么是亲家,再远一点还有通家之好,或者连了宗的等等。
总之甄家在无形之中,织了一张大网,从文官到武官,从六部主事到地方官,不少与他们都有联系。
按照这个配置,要是忠顺郡王想造反,也不是没可能。
甄家,好一个甄家,狼子野心!
好在江知府觉察了,并搜集了证据,不然朝廷岂不是要再一次动荡?
那些和甄家有关系的官员,顿时汗如雨下,而没关系的则是义愤填膺。
“皇上,臣有本要奏,臣要参甄家图谋不轨,勾结百官,意图谋朝篡位,请诛杀甄家。”
“臣也有本要奏,金陵节度使王朝节与甄家勾搭成奸,辜负圣恩,为官期间,欺压士兵,贪没粮饷……”
“臣要奏江苏巡抚……”
“臣奏礼部侍郎……”
这些人有的是新帝安排的,有的不是,纯粹听说过某些消息,却拿不出证据的,知道现在是好机会,忙把名单上提到官员的罪名都罗列出来,也不管手里有没有证据,先撇清干系再说。
也有人趁机排除异己,打击政敌,以各种理由参奏那些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甄家一系的人帮着辩解,但甄家之事辩无可辩,他们只能为自己描补,说不知道甄家狼子野心,他们只是正常交往,绝没有参与夺嫡的意思。
为证明自己的清白,主动提供证据,打算快速把甄家推倒,好不叫事态扩散。
为此,他们甚至明里暗里表示,愿意为新帝效劳。
新帝嘴角含着莫名的笑,似讥讽似嘲笑,任由下面吵吵嚷嚷,闹成一锅粥,就是不言语。
不是不搭理他吗?不是只认父皇这个太上皇吗?
那他们就去求太上皇好了,看那个老不死的,愿不愿意为了甄家保下他们。
一整个早朝就在众人吵嚷,新帝不表态中度过。
后宫中,消息灵通的太上皇一早就得到了消息,听到甄家干的事,震怒不已!
“好一个甄家,是当朕死了吗?”
看看右良折子上都说了什么,勾结武官,居住行宫,他们想要干什么?
拥立老五当皇帝?还是改朝换日,他甄家也想尝一尝坐在龙椅上的滋味?
太上皇气的摔了手边的茶杯,身体不受控的颤抖起来,夏金忠吓了一跳,忙冲上去打开锦盒,从里面拿出瓷瓶,把药倒出来,双手托给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