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出于哪方面,太子都不会惩罚石清雪。
与此同时,太子妃也生下东宫嫡女,石清雪不是没想过害太子妃落胎,可惜她那点手段,也就是当时陈婉莹没防备,才遭了殃。
但这件事被太子妃看在眼里,这六年不仅护着自己生下女儿,还保住了后院几个侍妾的胎,生下一儿两女。
也就是说,东宫一共六个孩子,三儿三女。
陈婉莹养好身体,立刻开始争宠,她想要为之前的孩子报仇,那就得有自己的筹码,然而她没想到石清雪竟然这么狠,直接用肚子里的孩子陷害她。
当时两人在御花园狭路相逢,陈婉莹不欲多事,直接无视过去,走到拐角的时候,却被石清雪狠狠拉了一把。
她摔到石清雪身上,石清雪血流不止。
与此同时,太子东宫出事,被官员弹劾收受贿赂,行不义之举。这事本不是太子干的,是依附他的人,借着他的名义做的,之前东宫属官陈景轩就有觉察,调查清楚后禀告太子,并强烈按律处置。
太子没有犹豫,立刻上书皇帝,请当今裁决。
然而皇帝招太子前去,语重心长的道,“你如果因为这一点小事,就要大义灭亲,那以后谁还愿意追随于你。”
“可是,他们却是犯了国法,孤身为太子,不能明知他们犯错,还要一意包庇,孤欲做贤明之人,绝不允许旗下有人打着孤的名义为非作歹,残害百姓。”太子义正辞严道。
可正是这句话,惹了当今不高兴。
到了晚年,皇上想留下仁君的名声,于是对臣子相当宽容大方,官员们犯错,他一律从轻处置,倒是获得了朝廷内外一众夸奖。
但太过宽和的后果,就是那些大臣们不再惧怕皇帝的威严,开始渐渐惰政,甚至贪赃枉法。
还出现了王朝末年才会有的卖官鬻爵的现象,这一点让太子相当不满,几次上表惹得当今龙颜大怒,大声训斥太子过于严苛,不是储君之相。
这句话不知道惹出多少遐思,至此,朝中就蠢蠢欲动,先是甄家为外甥甄贵妃的儿子站台,希望皇帝给这个幼子一份差事。
作为宠妃的儿子,六皇子从小就受宠,不在太子之下,因为储君的责任重大,皇帝对他往往是教导审视为主,可对六皇子,那就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的。
其他皇子尚在上书房读书呢,年仅十六岁的六皇子就跳了出来。
皇帝不以为意,还觉得这个年纪也差不多了,于是下令给儿子们封王,并入朝为官。
本就是高位嫔妃的孩子,母家势力雄厚,妻族个顶个有实力,入朝后迅速形成了一个个政治团体。
其中二皇子和五皇子因为母妃是表姐妹关系,结成同盟,三皇子四皇子相同年纪,自小一起长大,感情好如同母所生,自然是一国的。
六皇子因为甄贵妃受宠的原因,和其他哥哥们虽然不是敌对,但没有要好的兄弟。
而最游离在外的,就是太子了,他从小被封为太子,居住东宫,和住在皇子所的弟弟们不在一处,日常功课繁忙,也没时间培养兄弟情,就连上课都是分开的。
因此这些弟弟们入朝,对太子产生了巨大威胁。
太子一日日焦虑起来,但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朝廷蛀虫就该铲除。
这就彻底惹了那些头上有虱子的人的眼,让他们纷纷倒向其他皇子。
这不,陆续有人上折子弹劾太子,皇帝只留中不发,没说责怪太子,却不让人去查,仿佛为太子遮丑一般。
这态度暧昧不明,就越发引人猜忌,越来越多的人上折说太子的不好,东宫属官被弹劾了一个遍。
原以为在如此形势下,皇帝该发话了,好歹查清楚啊。
可当今直接以那些人带坏了太子为由,发落了一批东宫属官,统统抄家流放。
这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事情查清楚了吗,就发落。
可圣旨已下,所有人都不说什么了,满朝官员只太子和几个东宫的人求了情,其余人都在观望。
在这时候,皇帝以太子御下不严为由,关了太子三个月禁闭。
三月后,太子从东宫出来,被皇帝招去,语重心长说了好一番话,让他好好当这个太子,自己对他多么多么期待。
太子学乖了,不再上言纳谏,也不管东宫属官做什么。
父子两人度过了一年蜜月期,可几个月前,有一言官弹劾甄家,说甄家在金陵为虎作伥,欺男霸女,甚至还插手盐税和江南织造。
皇帝大怒,命人彻查,就在此时,甄贵妃求见,哭着诉说了祖母年纪大了不易,请不要打扰祖母安度晚年。
甄贵妃的祖母是皇帝的乳母,皇帝对她的感情比亲生母亲还要深,闻言叹息着让人好生送甄贵妃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