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婚前失身什么的,可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黑点,章家的名声也会因此蒙尘,甚至还会影响到章家其他出阁和未出阁的姑娘。
至于门第。
章樟既然能与当朝一品护国大将军的嫡子堪配,嫁给临安侯世子,也不算太高攀。
临安侯府原本只是普通官宦之家,只因尚了公主才跻身世家名门,尤其还有那么一大家子奇葩亲戚。
不过以章樟的嘴皮子,估计也吃不了亏。
沈绍安深深觉得:自从章樟来到京城,就触发了他隐形的“劳碌”命格。
他怀疑自己可能是上辈子欠了她的。
两人回了沈府,见了沈夫人,才知道沈夫人已经命人快马加鞭往北关送信,大嫂阆纪玉也已经去了临安侯府。
安顿好了章樟,沈夫人屏退屋里服侍的丫头,感慨万千地叹了口气,道:“当初你父亲来信说,要给你订这章家丫头……万幸亲事没成……唉!”
沈绍安扑哧一声笑了。
说实话,赐婚圣旨一出,虽然觉得不应该,沈绍安在心里还是悄悄松了口气。
有种积压多年的存货终于被高价处理掉的感觉。
沈夫人笑着白了儿子一眼,又说道:“你在北关这段时间,逢年过节,摄政王都会派张大人往府里送节礼。更是时常来府上探望你祖母,还遣了太医院院正定期过来为你祖母请平安脉。便是正经的亲戚,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个份儿上。他也算是有心了。”
沈绍安喉头一下子哽住了:他不知道,赫连瑾居然默默地做了这么多事。
他从来没跟自己说过!
沈绍安起身挤到母亲身边,伸出双臂抱住母亲,将下巴搁在她的肩上,轻轻摇晃着撒娇道:“母亲,以后我和阿瑾,一起孝敬您。”
沈夫人笑着拍拍他的手,长长叹了口气,道:“摄政王的孝敬,母亲可消受不起。只要他能待你好,你们能好好的,母亲,也就没什么可说的。”
说着说着,眼圈还是红了,“莫家小世子,比你还小一岁……如今也要娶妻了……”
第166章 谁的手笔
沈绍安心里愧疚万分,只好换了个话题,“母亲,清纾的婚事可订了日子?”
沈清纾今年已经二十四岁。
别的大户人家的公子,到了这个年纪,孩子都要开蒙了。
当初他定了亲事就去了北关,好不容易回来,又正巧赶上栾家姑娘生母去世。
栾家姑娘守孝三年,两人的亲事一耽搁,就耽搁了这么多年。
沈夫人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已经合了日子,订在了三月初六。你大伯母、三婶和你四叔一家、还有你三姐一家也要进京为你祖母贺寿。不知到时你父亲大哥二哥他们来不来得及赶回来。等你父亲他们回来,咱们家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这么齐全。”
一番话又说得沈绍安心酸不已。
母子俩说了一番体己话,不到一个时辰,大嫂阆纪玉就从临安侯府回来了。
回来之后,神色就有点怪怪的。
沈绍安连忙问,“大嫂,长公主殿下如何说?”
阆纪玉看了婆婆一眼,道:“世子只说元宵夜见到一位姑娘很是喜欢,是廊州章家的女儿,长公主就想着先见一见。昨儿进宫时跟太后娘娘说了一嘴,结果今儿皇上就下了赐婚的圣旨,说是……摄政王的意思?”
最后面一句,带了几分小心翼翼。
沈绍安顿时汗流浃背:阿瑾,是吃醋?还是嫌弃章樟老是去找他?
三个月成亲,已经足够引起人们疯狂的好奇心了。
沈绍安都能想到婚前失贞上去,旁人自然也会这么想。
议论的人多了,如果章樟还像以前那般行事,只怕会流言蜚语不断加身。若是老老实实在家待嫁,那就是临安侯世子爱极了她,巴不得立刻娶回府了。
虽然后一种可能,也没几个人会相信。
摄政王的手段,还是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
这快刀斩乱麻的利落劲儿……
真是让人爱不够啊!
这道赐婚圣旨,对摄政王来说,只是给了章樟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为她这段时间在京城惹出的祸事。
可对于章樟一个女子,至少在不短的时间内,都会在长公主心里挂了黑号。能不能改善长公主婆婆对她的印象,以后的日子能不能过好,全得靠她自己的努力了。
若她还像以前那般没有规矩、自由散漫,只怕吃苦受磋磨的日子还在后头。
母亲和大嫂一时之间谁都没有说话。
沈绍安突然想起章樟想要给他搞的那个“洗白白”,搞不好她会为了给自己的形象镀镀金,会让人宣传一下她在北关的“光辉形象”。
那可就真是雪上加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