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转身回店里拿笤帚和簸箕,碰上和他一样探头探脑,但没胆偷看的驻唱歌手赵寻。
“他俩走了?”
赵阳点头:“走了。”
赵寻双眼发亮:“他俩在门口磨叽这么长时间都干啥了?”
远哥走前特意嘱咐了他不让往外说,赵阳的嘴自然焊的死死的,一个字儿都不往外瞎蹦。
赵阳不搭理他,闷头往店里走,赵寻死气白咧地跟在赵阳后面。
“你跟我说说呗,好歹咱俩一个姓,往上数几代说不定咱们还都是同一个祖宗呢!”
赵明还是不说话。
恰好这时,有个客人过来找赵寻点歌,赵寻这才放弃,撂下句“吃独食,不仗义”就跟客人勾肩搭背地走了。
赵明:“……”
终究还是我一人扛下了所有。
***
老四街这一片是宁山最老的区,老人多,孩子也多,唯独年轻人少。
这里白天的时候热闹、有人气,一到晚上就没什么活力。
廖远骑着小电动,带着宋时,迎着早春深夜的凉风,沿着路边的白线,穿过矮矮的一片片旧房,越过光光的一棵棵老树。
要是车骑的急了些,还能惊起路边老楼里的一两声狗叫。
宋时坐在后座,两条腿快曲到胸前,姿势十分憋屈,但他心里畅快。
“廖老板,我们去哪?”
廖远头也不回:“不知道。”
宋时没再继续问,因为只要是跟廖远一起,去哪都行。
廖远也没继续往下找补,因为回这话的时候,他的头发蒙,心没底。
车一骑起来,凉风一吹脑门,廖远才反应过来他干了件特没数的事儿!
好好的店里不待,非要拽着人宋老师出来吹凉风。
好好的车不开,非要挺大俩老爷们儿挤一辆小破电动上。
这附近也没啥像样的商业街,小吃摊也是零星几家,还都是炸串。
虽说是兜风,但也不能光兜风啊!
活了三十多年,他干过这么没数的事儿一个手的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廖远悔的直搓大腿:怎么今儿晚上就糊涂了呢!
“这家油条店是今早上你家隔壁大娘介绍我去的,她说远哥刚来宁山的时候就爱吃这口热乎的,一直吃到现在。”
宋时突然起的话头,让廖远勾起了他刚来宁山时的回忆。
廖远眯着眼看着前面,又像是在看着过去的自己。
“那时候我刚来这儿,没啥钱,就李叔和李婶卖的油条豆浆最便宜。那会儿老两口身子还挺硬朗,一卖卖一天,我就一吃吃一天。“
宋时轻笑着:“廖老板这么爱吃,就没想着开家早餐店?”
廖远嘿的一声:“你还别说,我还真是想过要跟李叔和李婶一块儿卖油条,但那会调酒这门手艺都出师了,不干可惜了。”
宋时将手扶在廖远的腰侧,轻揉着掌心下鼓起的肌肉。
“廖老板,你刚刚说在你这,我可以撒欢、胡闹。那在我这,你也没必要崩的这么紧,我不会跑咱俩随意点,也都轻快些,行吗?”
聪明的人心思也细,廖远一听宋时这话就明白宋时这话的深意。
“行!”
无人问津的夜晚,廖远骑着一辆掉漆的电动车,带着宋时,一点点过着他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
因为这里的每一块地砖、每一面墙壁都有他经历过的痕迹。
时间没法倒流,人活着都得往前看。
他也没想着让宋时陪他再把这些事儿都经历一遍,只是想让宋时看看现在的他,听听以前的他。
廖远说的仔细,车骑的也就慢下来,过一个路口时没能赶上绿灯。
廖远停下等待绿灯亮起的时候,嘴上也没闲着。
“宋老师,今天太晚了,咱先回去,等下回有空我再带你正经转转!”
还有五秒,绿灯就要亮起,一直没回答的宋时突然出声。
“廖老板。”
廖远握住车把:“嗯?”
还有三秒。
宋时:“那束百合我很喜欢。”
绿灯亮了,廖远带着宋时继续向前,回他住的地方。
“喜欢我天天给你买!”
第12章 他得给宋老师标个记
宋时昨晚上住的那间屋还保持着原样儿,廖远特意没动。
他是留个心眼,想着等宋老师下回再来,让他看看自己的心。
但他没想到“下回”就是一白天的工夫。
廖远递给宋时件他的衣服做换洗,倚着门框看着宋时将早上叠好的被子摊开,心里美的不行。
虽然他也不知道自个儿在美什么。
他瞧着宋时要睡了,也准备回屋,临前龇口大白牙,冲着宋时欠欠的来一句。
“宋老师,咱是不是又快了?”
宋时笑笑没应,说了句:“廖老板,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