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榴全程也没有插嘴,郑氏和许玉芝掰扯完这事儿,几人就坐下聊天。
“大舅是干活去了吗?”沈石榴问了一句,大舅家还有两个儿子,这会儿也没有见到人。
许玉芝点头:“是啊,庄户人也就是下地,年年也赚不到什么钱,有个温饱就挺不错了,娘身体还好,不怎么生病就已经算是节省了一大笔的钱。”
郑氏知道这大嫂不是个心眼坏的,小心眼就小心眼吧,对婆婆好就行。
“咱家大柱和二柱也该说亲事了吧?”郑氏问了一句,结果这话一问完,梁氏就先叹气。
沈石榴一看这里头是有事儿,就等着听下文。
“咋了?”郑氏先看了看梁氏,然后就问许玉芝。
许玉芝也是无奈的说:“大柱和二柱娶妻没有什么钱,现在娶了媳妇也是要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先前拖了媒人说亲,但是找了几家,都说要盖房才行,不想一大家子都在这里挤着。”
郑氏一愣,问道:“住一块也行啊,咱家这房子也够大,就算都住进来也不挤的啊!”
沈石榴也点头,想着哪个年代都有要房子的,不过很快她就明白这里头的尴尬了,
这位大舅妈估计“小心眼”在村里也是出名的,一般人家的闺女也是怕未来的婆婆斤斤计较,以后日子过得不滋润,说是盖房子,其实就是想分家出去单过,没有叫婆婆在耳边念叨,日子也好过一些。毕竟都是一个村儿里的,村里的人也不是都是死爱钱,都是过的贫苦日子,哪能嫌弃这嫌弃那的呢,问题还是出在了人身上。
许玉芝没有多说,怕说出来被笑话,就直接越过这个话题,进行了下一话题。
“咱们村儿老杨家你还记得不?”许玉芝问郑氏。
郑氏点头,说道:“是村东头那个吗?院里有一棵杨树那个?”她也是在这尚洋村长大的,哪能不知道。
“对,就他家,他家那老爷子病了能有两三年了,家里的钱都拿出去看病了,原本给孙子攒了钱要娶媳妇,现在弄得还负债累累的,前些天听说老杨头儿要上吊,但是发现的及时,救回来了。”许玉芝说道。
一说到“上吊”两字,郑氏心里一咯噔,赶紧看向沈石榴。梁氏也冲着许玉芝瞪眼睛,心想这许玉芝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亲上加亲
沈石榴就当没听到,继续喝着自己的茶水,郑氏这才放下心。
许玉芝恍然想起沈石榴之前也上吊过,脸上表情讪讪的,她还真不是故意的。
“那后来呢?”沈石榴问了问一句,打破尴尬。
“没有后来了,老杨头儿前天晚上咽气儿了。”许玉芝说道:“弄得现在老杨家人财两空,儿子娶媳妇都娶不上。”
沈石榴琢磨,还真是同一个世界,时代就算不一样,但是一并回到解放前的状态还是存在的。
梁氏没有说话,现在她是没有什么病,若是自己真的有了什么病,估计也只有自己找个旮旯等死,不拖累家里最好。
郑氏听着心里一片凄凉,这件事虽说许玉芝说的太无情,但是真说自己亲娘老了病了,照亲娘的性子那么好强,估计也不愿见到自己拖累两个孙子的。
这件事许玉芝也就是那么一说,但是沈石榴却觉得以后老人赡养是个问题。年轻的时候虽然能够足够温饱,但是年岁一大,没有了劳动能力,日子绝对会更加凄惨。
这边三人说着话,门口郑大舅带着大表哥和二表哥就回来了。
郑德发的两个儿子,大儿子郑大柱今年十九,二儿子郑二柱今年十七,都是膀大腰圆的小伙子,看到姑妈郑氏来了,也都知道叫人。
“三妹来了!”郑德发开心,这几日他正想找郑氏聊一聊呢。
郑氏和亲大哥聊了两句,许玉芝就赶紧拍大腿:“瞧我,光顾着陪三妹说话,硬是忘了做饭了!”说完就着急忙慌去灶上忙活,沈石榴和两位表哥打了招呼,之后就帮着许玉芝忙活。
“三妹,最近家里都挺好的吧?咱家大树说亲了没有?”郑德发问道。
郑氏摇头:“近期不想说亲了,家里想攒点钱,你妹夫也说不着急,以后日子好了,不怕找不到好女子。”
郑德发点头,然后目光就撇到了在灶台上忙活的沈石榴那。
“三妹,咱家石榴是不是也没有说成亲事呢?”
“咋了?”一提到沈石榴的亲事,郑氏就激动起来,现在她还记得张媒婆的仇呢!
郑德发犹豫了一下,说道:“咱家大柱和二柱其实都不错,就是咱家里穷,没人愿意嫁过来,动不动就要盖房分家,找个媳妇实在不容易。眼看着大的都二十了,我这也是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