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病危的时候召进洛阳的那些方士、巫师,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却作出了可怕的预言森*晚*整*理——洛陽将有兵祸,南北两宫会发生流血事件。
嘉德殿并不安全。那些杀红了眼的士兵,见到没有胡须的男人就砍。不仅宦官难逃一死,还有许多年轻的郎官、宫女也被误杀。场面逐渐失控。
荀彧早已联络了卢植、曹操、荀攸、郭鸿,以及玩家。他亲自带领伍君豪、一百名虎贲郎,护卫着刘辩、刘协、何太后,走“飞阁”,一种架设在宫殿之间的空中走廊,离开皇宫。
第25章
对刘辩来说,周遭的陌生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卢植、郭鸿为了护驾,都离他很近。
刘辩一张小嘴紧紧地抿着,身体小幅度的颤了一下。他立即紧张地看向太傅荀彧,确定荀彧正忙着调度全局,没有注意到他胆怯的表现,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他不想让荀彧失望。
伍君豪说过:只有臣子怕君王,没有君王怕臣子。如果不能克服和人接触时的恐惧心态,就假装高冷,少开口。
穿梭在空中走廊之间,透过虎贲郎交叉的画戟,以及殿宇楼台的飞檐斗角,能看见青琐门的方向滚滚升腾的浓烟。惨叫声、呼救声、求饶声、咒骂声此起彼伏。随处可见正在被士兵追逐、杀戮的宦官和宫廷郎卫。
何太后还不知道大将军何进已然身首异处,她和刘辩最大的靠山已经轰然倒塌,絮絮叨叨,追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外戚和宦官斗得你死我活,说到底还是权利之争,然而外戚何进死于大宦官之手,大宦官又被太傅荀彧、以及何进的属下团灭。一天之内,朝中最强的两大势力同归于尽的结局,委实让人措手不及。
刘辩抿着唇不说话,一双桃花眼冷冷地扫视着群臣,于是大家都默契地绕开了何进被杀的话题。场面已经很乱了,万一何太后知道真相,哭闹起来,吸引了下方乱兵的注意力,他们能不能安全出宫,就不好说了。
就连荀彧都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袁术大草包——袁术根本控制不住他手下的士兵,说什么诛杀宦官,现在搞得宫廷大乱,就连没留胡须的年轻郎官也被错杀了一两千人。
刚离开皇宫的范围,少府阴修已然按照约定,准备好天子专用的步辇。
荀彧变戏法似的拿出提前写好的圣旨。陛下社恐,需要当众下令的事,由荀彧这位太傅全包了。
典军校尉曹操第一个接旨,他负责带兵鸣锣开道,将领头攻打皇宫的袁绍、袁术等人震住,防止乱兵冲撞了小皇帝。
一百名虎贲郎举起天子的仪仗,刘辩端坐在步辇上,目不斜视。步辇一摇一晃地前行,前后左右都是人,加上失去舅舅的悲痛。他心中早已崩溃嚎啕,脸上的表情却硬生生地控制住,一副清冷模样。毕竟跟荀彧学了一年多,做到遇事不慌,就算慌也不表现出来,勉强维持天子威仪,一点都不难。
收到荀彧赞许的眼神,刘辩的底气更足了。
河南尹王允也收到消息,集结了手下的衙役将近一百人、四名洛阳尉、九个洛阳亭长,前来撑场面。
杨彪等老臣也陆续赶到。
尚书卢植第二个接旨。有卢植和曹操带头服从命令,那些觉得荀彧资历不够的老臣也都保持了沉默——朝廷要变天了。
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他双手捧着装了张让头颅的木匣子越众而出,大声怒斥袁绍和袁术:“竖子,张让等中常侍已经伏诛,还不快快退出皇宫、解散兵卒!难道袁氏想谋反不成?”
对于袁术火焚宫门,纵兵杀入皇宫的事,现在没法追究,要是把袁氏给逼反了,这里没人能镇得住场面。后将军袁隗、司隶校尉、兼中军校尉袁绍,外加虎贲中郎将袁术。麾下有几千兵马。
袁绍被卢植吼了一嗓子,手上又被塞了张让的一部分零件,吓得一个哆嗦。他心念电转,赶紧顺着台阶下来,“太将军在宫里遇害,张让下令紧闭宫门,还假传圣旨。臣等担忧陛下的安危,故而行事莽撞了一些,请陛下恕罪。”
刘辩很是紧张,转头望向荀彧。
荀彧优雅行礼:“陛下,只诛杀张让等首恶即可。上天有好生之德,其余的人可以全部赦免。”秦皇汉武,哪个身边没有宦官?宦官祸乱朝纲,是因为皇帝昏庸无能,过分倚重他们。从今以后,宦官就只侍奉皇帝的生活起居,不再参政。掀不起什么风浪。
刘辩点头;“就按太傅说的办。”
袁绍、袁术等将领立刻鸣金收兵……
那些幸存下来的宦官、郎卫、宫女或谢天谢地,或痛哭流涕,或呆若木鸡,或惴惴不安。不知谁第一个向着小皇帝叩拜:“多谢陛下赦免之恩,奴婢一定洗心革面,好好侍奉陛下。”一堆人上前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