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似有人声议论,隐约能听到“女仵作”、“破案”等字眼,就像是有什么东西欲破土而出,沈瑶光脑中突然涌出一个念头——
阿姐, 还收徒弟不?
...
不知道自己无意中播下了颗学习的种子, 燕宁一行人直奔城郊赵家庄而去。
虽然陆兆没能将赵兴业带回, 但有关赵兴业的基本情况该了解的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赵兴业是宣武十八年的秀才,今年二十有三, 父亲早年间就去世了, 与寡母赵氏相依为命。
只是在与白婉儿成婚后一年,赵氏就不幸因病离世,如今赵兴业就住在城郊赵家庄,一边在私塾里当教书先生, 一边准备来年科举。
说来赵兴业与白婉儿也算是两情相悦而后成婚, 赵兴业原先是有个指腹为婚的未婚妻。
但不巧的是未婚妻在十五岁那年因病去世,加上赵兴业一心读书想要考取功名, 所以就拖到了快二十岁都还没个着落。
赵母身体不怎么好,怕再捱个几年连孙子都无望看到,于是就托相熟的媒人帮着相看,若是遇到有合适的姑娘就介绍介绍。
说来也巧,恰好有一回媒人去钱氏布庄裁衣裳,结果遇上了去店里给白慧娘送饭的白婉儿。
白婉儿模样生的标致,人又机灵讨巧,在得知白婉儿是布庄掌柜夫人的妹妹,又还未曾婚配后,媒人就起了撮合的心思,试探着找白慧娘提了一嘴。
赵家虽然不像钱家经营布庄这般富裕,但得益于祖上曾发迹过有些积蓄,加上赵氏操持有度,所以多少也还有些家底,最起码不用为生计发愁。
而且赵兴业还有功名在身,这年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商人再有钱,论起社会地位也比不上正经读书人,哪怕赵兴业现在还只是个秀才,但谁能保证将来不会一飞冲天中举当官?
媒婆一张嘴,死的都能给说成活的,刚好白婉儿那会儿也十六七岁了,到了该考虑婚嫁的年纪。
白慧娘就白婉儿这么一个妹妹,又是从小亲自带着长大的,自然是盼着她能找门好亲事。
而在妹夫人选上,白慧娘最看重的就是品行,最好是个知冷暖疼人的,赵兴业无疑符合这一标准。
赵家就赵兴业与寡母赵氏两人,赵氏为人和善,和睦相邻,赵兴业性情温厚纯孝,无不良嗜好,又一心向上。
白慧娘多方面探听之后,对赵兴业这个妹婿人选也感到很满意,于是就带着白婉儿去相看。
而最开始相看的时候,白婉儿其实是不怎么乐意的,觉得赵兴业就是个文弱书生,挑不起事,未必会有出息。
白婉儿自幼就跟着白慧娘离家漂泊,吃了不少苦头,找夫婿自然也想找能个可靠能为她遮风挡雨的。
白慧娘虽然满意赵兴业,但到底是给白婉儿挑夫婿,妹妹不喜欢,她也不好强迫。
就在白慧娘觉得这门亲事无望,准备回绝媒人的时候,却不料峰回路转,白婉儿又改口说可以再考虑考虑。
原来白婉儿有回出门去庙里上香时偶遇了陪赵母去拜佛的赵兴业,两人有了交集。
赵兴业谈吐有度,彬彬有礼,身上还有一种独属于书生的斯文气质,加上样貌也不差,一下子就戳中了白婉儿那颗少女心。
从庙里回来后,白婉儿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出门一趟,回来时欢天地喜,一看就是陷入爱河中人模样,如此过了两三个月,赵家那边就遣媒人上门来提亲了。
因是两情相悦,有一定感情基础在,赵兴业与白婉儿成婚后也确实是过了一段琴瑟和鸣的日子。
赵兴业温柔体贴,赵母也不是个事多的,并不多干预小夫妻的生活,白慧娘还一度为妹妹找到了好归宿感到欣慰。
只是不知道为何,仅过了一年,两人之间就出现了裂痕,三天两头闹矛盾。
白慧娘也曾问过白婉儿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是不是赵兴业欺负了她,白婉儿俱都否认,也不说原因。
白慧娘就只当是夫妻俩闹别扭,还让白婉儿该让的时候得让,夫妻之间就讲究一个互相包容,总不能真伤了夫妻情分。
白婉儿起先还嗯嗯啊啊的答应,后来说的次数多了,每回白慧娘一提,白婉儿就大哭大闹,渐渐的白慧娘也就不怎么管了。
近一年,夫妻俩闹得次数越来越多,白婉儿往钱府跑的也越发频繁。
好在赵兴业脾气软和,每回白婉儿气回娘家,不过两三天,赵兴业肯定会登门赔罪将她接回去,如此你跑我追的,日子倒也磕磕绊绊过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