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帮流民已经馋的口水都都滴成河了,但是他们却不敢去拿,只能远远的看着,倒不是说他们都有不饮盗泉的高尚品德,而是因为馒头小山前站着十多个手拿钢刀的大汉,眼神凌冽的扫着众人,就好像谁若是敢妄动,马上就要让他们去见阎王一般。
纵然吃不到,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能闻一下香气也是好的,这群流民慢慢的朝着馒头小山挪动着,流民们并没有发觉,那群大汉并没有制止。
就在流民走到馒头小山不远处的时候,小山后走出来一人,拿起一个已经冰凉的馒头说到:“这馒头冷了就不好吃了,谁想要这个馒头。”
听了这话,咽口水的声音更大了,但是众人还是不敢说话,只敢盯着馒头,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走了出来,他的母亲立马拉了回去。
“我要馒头,我饿,我饿。”孩子哭喊着,母亲也不知道是没有了力气还是也被馒头吸引住了,竟然松开了孩子,让孩子跑了出来。
孩子一直跑到了馒头小山,这帮大汉也没有做什么,只是依然眼神凌厉的看着众人。
那人把馒头给了小孩,又从旁边讨来一碗跟水差不多清的粥说到:“就着粥吃可别噎着了。”
随着孩子如饿死鬼投胎一般吃完了整个馒头,这帮流民都要疯了,那人看差不多,继续说到:“我家东家招工,两千人,不论是否录用,每人均可得到一个馒头。”
吃馒头这一想法占据了流民的全部脑子,一个个都大喊我我我。
大汉扒出钢刀,往前一挥,原本还在往前挤的流民一个个吓得直往后腿,其间不少人被踩到,哭闹声咒骂声响彻了整个城门口,把那些没有聚集过来的流民也都聚集过来了。
“各位稍安勿躁,排着队慢慢来,有手艺的排右边,没手艺的排左边,排整齐些可不要插队,若是插队,不论你什么条件,我们东家都是不会要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做不好事情大多是利益不够,就像现在,若是放在平常,要这帮流民排好队怕是比登天还难,但是现在不过盏茶的时间,两条笔直的队伍就排好了。
见众人排好了队,馒头小山后面又走出来两个大汉,提着馒头就给排队的人发起了馒头,这下子大家排的更好的,甚至在大汉怒喝了一个人太吵之后,队伍立马就变得安安静静的。
“可读过书?”
“读过些书,认得几个字。”
“可有亲眷?”
“没有,都死在路上了。”
“可曾沾染过官司?”
“没有,我家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不做那违法乱纪的事情的。”
牌子拿着那边排队。
“可读过书?”
“没,没有。”
“可有亲眷?”
“没。”木讷男子嚎啕大哭,“有,我老婆还有儿子马上就要饿死了。”
“可曾沾染过官司?”
“没有。”那男子哭的更惨了,“逃荒的路上,我小女儿想吃个果子,我偷了几个,但是没有沾染官司。”
给了男子一个牌子,还有两个刚刚蒸出来的肉包子说到:“这个给你,拿去给你的妻儿吃吧,吃了就快到旁边集合,你们一家人都来。
男人愣住,然后就是跪下一个劲的磕头,边磕边喊,“谢谢活菩萨,谢谢活菩萨。”
两边招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帮流民慢慢发现,若是带着妻儿的,即使差些也都收了的。若是撒谎被发现了,即使你再有能耐,也是不要的。
有的人明白了这一规则,悄悄的溜出了队伍,再回来的时候不是带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女人,就是带着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
这些人嘴里一个劲的跟旁边的人介绍说这是自己的老婆,这是自己的儿子,但是看着他们疏离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家人,但是奇怪的是,原本明察秋毫的招录官,现在竟像是没看到一样,凡是带着妻儿的,通通发了牌子,也不管是不是真的一家人。
见此情形,那些原本还怕被发现的也着急忙慌的去找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毕竟女人和小孩在这个时代的灾荒年生,能活下来的可不多。
这边招工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那边城墙上站着三个人却是一直盯着这边看。
“光儿德儿,你们看了这么久,可有什么想说的?”中间的男子问到。
右边较高的男子想了想说到:“儿臣觉得,此法能解一时之急,但绝非长久之道。”
“哦?”中间的男子笑着问到,“怎么说?”
“故土难离,等灾情好一些了,这些人终究是要回去的,这东家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右边那男子指着馒头小山还有远处运来的面粉说到,“现在物价极贵,就单说发出去的馒头,也得几百两,这些人得做多少工才能赚回这几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