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卿为父(170)

工匠研发的水利送风系统,装上之后,千秋阁里就要比别的地方凉快许多,除了正午最热的那会,其余时候千秋阁里面都是不用冰的,皇上来了一次就不想走了,后来还是给御书房也按上了这套系统,陛下才不常来了。

我跟六水卿穿着薄薄的内衣躺在塌上吃着冰汤圆,真是让没能出去避暑的各宫娘娘羡慕的不得了。

“咋们这样子是不是不太好?”

“有什么不好?”

“于礼不合啊。”

“六水卿,你要是觉得于礼不合,你可以穿上衣服或者回你的百代阁去,我又没有拦着你。”

“殿下你要走,自己走啊,我不回去。”

我看着趴在地上还不顾念主仆之情的千溪问到:“要不然你们别回去了,反正千秋阁里屋子多的是,让奴才收拾出来,你们最近就住下,何必回去受热。”

千溪明显是心动了,像一条小狗一样可怜兮兮的看着六水卿,六水卿挣扎了许久,痛苦的说到:“千溪就留在这里吧,我还是要回去的,这日日抛下太子殿下来这边贪凉,就已经有人议论了,若是一直留在这里还是不好。”

“你怕个什么啊,明年太子殿下就要移居东宫了,你就是京城里的富贵闲王,再说了你可是太子殿下名义的爹,他们不敢对你口诛笔伐的。”

六水卿苦笑了一下,“我要是有千秋这么洒脱就好了。”

“行了,别不高兴了,等过两年七殿下也出宫建府了,我就带着你去江湖上好好浪几年。”

六水卿还是闷闷不乐,我转移话题到:“今年这天气真是怪,连着晴了多少天了。”

“连着晴了二十八天,我每天都数着的。”千溪生无可恋的说到。

“我听说过今年也不只是京城大旱,好多地方都大旱,有的地方已经连着晴了三十多天了,愣是一滴雨没下。”

我附和到:“是啊,李耳前些日子去查了各地的账,回来的时候就在说,有的地方的百姓已经开始在吃树皮了。李耳见那些百姓可怜,就把这半年的收益全部买了粮食分给了这些百姓。”

“这些百姓得了粮食应该会好过一点。”

我叹了口气说到:“也不见得,李耳给我说,今年各地粮食都受了灾,那些富商豪绅便坐地起价,这粮食不说比去年,就是比上个月都涨了三成。”

“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子,趁火打劫发灾难财,真该把他们全部都杀光。”六水卿恨恨的说到。

“虽然是有少部分人囤积居奇赚国难财,但是大多数人不过是因为恐慌罢了。”

“你竟然帮这种人说话,你该不会跟他们一伙的吧。”六水说到民生这个话题,总是听不得半点不同的声音,若是你有半点给商人官员说话的倾向,立马就像这样子跟你急。

六水卿什么都好,就是在这些事情一根筋,你只能顺着他说,不然他就立马跟你急眼,“你看看你说的这话,我寒心不,我几万两银子都白送出去了,我能跟这种人是一伙的。”

六水卿这话连千溪都觉得过分,说到:“千秋殿下与殿下向来亲厚,别人不知道殿下您还不知道嘛,千秋殿下最是仁善,最是急公好义,你这个话有些过分了。”

“既然你觉得我过分,那你就留在千秋身边伺候吧,我走了。”说完就要走。

我赶忙拉住六水卿,“看人不能看他说了什么,更得看他做了什么,你若是走了,等那些难民进了京,我京郊的几个大粮仓可就不得开了。”

这人与人真是奇怪,我最烦的就是这种矫情的人,但我对六水卿却是有耐心得很。

“两位殿下你说百姓们为什么这么苦啊,之前年年水患,陛下好不容易治理了河道,少了水患之后,今年又来了大旱。”

不知道千溪是转移话题还是真就想问这个问题,但是六水卿不纠结之前那个事情了,而是眼里饱含着泪水说到:“老百姓太苦了。”

“千秋殿下您手底下不是有很多的能工巧匠嘛,就不能想个法子,造个什么东西救救这些百姓嘛?”

这科技树必须要有质的的飞跃才有可能对抗天灾,我摇了摇头说到:“没有法子,这种天灾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就是只能硬生生扛着。因为我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这些年粮食价格低的时候,我都买了不少囤在京郊,就是为了这个时候能够让更多的百姓扛过去。”

果不其然,不到半个月京郊已经开始出现了流民。这些流民比较少,手上有点手艺或是年轻力壮可吃苦的,还能在京城里找到些活计,其余的也能讨到些吃食,不至于饿死。

又过了半个月,城门口已经戒严了,流民已经不能进城,全部堆积在城门口。户部每日施粥,但这点稀粥也是吊这流民的命,让他们不死罢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