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一国谁家没有送人过来,证明这一国暗地里没少打歪主意,倒是可以重点防备防备。
哪怕是送个人过来,也得打听打听送来的女子是何身份,在自家的国中又是何种地位。
嬴政听了一耳朵,也觉得吕不韦说的在理。
吕不韦还提及,大可以借此机会让人仔细的摸一摸各国的情况,也好让大家心里都有数,真要是不对付,要干也不用担心。
这一句话嬴政爱听。
“这几年大秦主要是休养生息。”然而赵姬却给人泼下一盆冷水,提醒他们莫要总想着打打打,大秦现在得休养生息,把秦国内部经营好,攒够足够的粮食和一应武器,等到秦国出手时,一出手即要命。
第154章 忧虑
吕不韦和嬴政默契的把嘴闭上, 没有人敢反驳赵姬的话。
休养生息的重要性他们都清楚,尤其秦国眼下手里捏着的牌也让他们不得不想办法为自身争取一定的时间,好让秦国更强大。
秦国的安静是为了下一回的出击能够一击即溃, 一切,都会值得的。
既然坚定要休养生息,自不能轻举妄动。眼下大秦既然都关注嬴政选妃的事情, 且等着各家各显本事。
嬴政关注的中心还是韩非,从那韩非来到秦国以来, 嬴政都拉着韩非讨论学习,请韩非给自己上课。
倒是有人提出,是不是该给韩非一个职位。嬴政综合考虑之后和韩非解释,“先生口吃,这是先生的缺点,让先生入朝为官算是让先生为难, 既如此, 我想请先生为师, 是为王者师。”
王者师这三个字的分量让韩非心动不已。
韩非自己的缺点又怎么会不清楚,没有办法和朝堂之上的官员发表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很多时候就让韩非处于被动中。纵然如今的嬴政并不介意韩非口吃,但是那满朝的文武大臣又都能够接受这样的韩非吗?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情。
反观嬴政现在的意思正是要避开韩非最大的缺点,而要放大韩非的优点。
“为王者师, 你可以为我出谋划策, 也可以指点江山。当有一日/你的功劳足够时,寡人必然不会吝啬对你嘉许。”嬴政自问从来都是一个大方的人, 对待有用之人绝不舍得浪费,错过。该给人奖赏, 名利,一样都不能漏。
只凭王者师三个字足够让韩非为之心动,更何况嬴政表明绝不会吝啬给出韩非应得的奖赏,韩非必须承认,他无法拒绝。
“大,大王不怕我,心系于韩国吗?”韩非顿了半响才问出这句话。
“寡人既然连信陵君魏无忌都敢用,又怎么会畏惧于你?凭你写的这本书,还有你这些日子教给寡人的许多道理,于寡人而言受益匪浅,寡人愿意给你机会施展你的才华,这难道不是你多年努力学习想要得到的结果吗?”嬴政自信而张扬,根本不害怕韩非在他的信任之下到底会做出何种的事情。
赵姬绝对是个好老师,直接用行动向嬴政展示,对于有别样心思的人,到底该怎么用到极致。
连魏无忌这样对魏国忠心耿耿,极有归属感的人都可以成为秦国的重臣,韩非对于韩国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嬴政纵然没有完全掌控,却也不担心这样的一个人会比魏无忌更难对付。
韩非听着面上一僵,想到这些日子和魏无忌的交流,这一位名不虚传,也怪不得当年有本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让秦国吃苦头。
就这样一个让秦国吃了苦头的人,依然能够得到秦国的重用,由此可见秦国是怎样的知人善用,不拘小节。
如果忽略韩非是韩国的公子,谁都会更喜欢追随像嬴政一样的王。
同样韩非也能理解魏无忌在一边为秦国出谋划策时,感慨于秦王的英明,也会怨恨他们为什么没能遇上这样英明的王,最终没有办法,只能成为秦国的座上宾。
“寡人不问你们到底对秦国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只要你们没有做出损于秦国的事情,寡人都会容你们。但是寡人也得提醒你们,一旦你们让寡人发现你们做出损及秦国的事情,那么寡人一定会让你们付出代价,也会让你们的国付出代价。”魏无忌那里有赵姬说出底线,约束着魏无忌,韩非这里得嬴政出面表明。
嬴政转过头和韩非对视,韩非低下头,“非明白。”
在韩非面前的嬴政愿意给予他们信任,让他们为秦国效力,可是如果他们辜负了嬴政的信任,嬴政也一定会让他们为之付出代价,这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