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儿一听激动地叫:“村长,你听见了吗,知道凶手了,咱们去抓,抓”
随后皱着一张脸,五官都缩在一起,张嘴大哭。
王村长心疼地扶起狗儿,“好,咱们去抓,你别哭。”
狗儿刚点完头,却因悲喜交加,晕了过去。
周围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包括李夏夏,三娃就冲上前去,对村长说:“大爷爷,你先去抓人,狗儿我来照顾。”
那几个邻居看见狗儿晕了过去,还以为他是装晕,想赖账。东一句,西一句地闹着生怕拿不到粮食。
看着闹哄哄的几个人,王村长大声呵斥:“好了,该给的粮食不会少给你们的,现在当务之急是先把铁子抓起来再说。”
在场的汉子没有几个愿意去抓人,把王村长气得大骂,让几个愿意帮忙的汉子和他的儿子一起前往铁子家。
王村长安排好人手之后,摇头感叹:“变了,都变了,人心难测啊!”
周围的人低头不语,不知道在想什么。
王村长也不愿再多看他们一眼,抓紧时间去铁子家。只不过年纪大了,走得并不快。
李夏夏看王村长颤颤巍巍地追前面的人,跟三娃交代好好照看狗儿,连忙过去扶住村长,带着他慢慢地走,远远望去村长的背景日渐佝偻。
王村长欣慰地看了一眼李夏夏,“侄媳妇,怎么都变了,从前并不是这样的啊!”不知不觉中村长对李夏夏的称呼都变了,更显亲近。
李夏夏知道村长问的是什么,其实她觉得袖手旁观的那些人没有多大的过错,现在每个人都自顾不暇,哪有闲工夫管别人,明哲保身是最好的选择。换作是她,在不能保证自身和家里人安全的前提下,她绝对不会插手任何闲事。
王村长没有等到李夏夏的回应也不介意,或许他根本不需要答案。这个年纪的老人啥事没有见过,啥道理不懂,他只是想抒发一下心中的郁闷。
铁子一家异常团结,五个兄弟在门外拿着锄头和棍子阻止抓人的人进去。
王村长到的时候,双方都快干起来了。
“你们这是干什么,铁子杀人了,你们要包庇他吗?”
铁子的大哥一脸耍无赖的模样,大声道:“有啥证据能证明我弟杀人了,刚刚我也在现场,那些说我弟弟是杀人凶手的,根本没有亲眼看到。”
李夏夏被这人无赖的模样,惊掉了三观。也佩服这人挺会抓重点的,的确没有人看到铁子杀人了,或许有一个人知道,但是她根本说不了。谁说古人不聪明的,在她看来聪明得很。
第五十二章王村长开始改变
其他人听完愣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是这样,的确是没有人亲眼看到铁子杀人。但是很快就回过神来,就算没有人看到,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他,所以该抓还是得抓。
王村长最近积了一肚子的火,都快爆炸了,只是一直强行压制着,他暴躁地说:“你把铁子交出来,要是他没有杀人,会把他放回去的,不会平白无故地冤枉他。”
可惜铁子的五个兄弟寸步不让,就是不让他们进门,非说铁子没有杀人,他们不能抓人。
他们都打听好了,现在官差每天都忙得要死,根本顾及不到村庄,他们只要强撑着,一口咬定铁子没有杀人,按村长的性格根本不会私底下把人给解决了,所以铁子最后肯定没有事情。
李夏夏叹了一口气,古代没有摄像头录音指纹鉴别等这些辅助性的工具去帮助判案,加上又是一个皇权至上的世界,杀了人然后逍遥法外的人可不少。
别的村跟王家村不太一样,他们都是通过村长和族长私底下处理一些见不得光或者罪大恶极的事情,很少惊动官差,族长和村长在村里几乎就是说一不二的主。
但是王家村这几代的村长和族长都是读过书的,包括王村长也是个童生出身的,他们不允许动私刑,喜欢讲道理,按规矩办事。这就导致了这几十年来王家村很少出现私底下把人沉塘,如果有什么犯了大错的都是以报官了结。
王村长黑着脸看着铁子一家在强词夺理,也不愿再说什么,直接让人破门而入,把人抓出来再说。
抓人的有十个汉子,铁子家只有五个兄弟,就算那几个兄弟再怎么拼命,也是护不住铁子的。
李夏夏在干仗的时候,早早地躲起来,她一个弱女子,可不能掺和进去。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彩,鼻青脸肿的,终于把人抓了出来。
当天夜里王村长和族长把整个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有本事的汉子叫到宗祠那里,一整夜没有人离开,不知谈论什么。
每家每户的人都心神不宁,总感觉王家村要迎来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