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夏慢悠悠地走着,她走的这条街道有很多卖吃的,烧饼,包子,点心,饭馆各种吃的应有尽有。
恰好听见一个食铺有两个大娘忧心忡忡地在说话。
“唉,最近粮价怎么涨这么高了,一天一个样。我那死鬼的工钱都快不够用了”
“可不是这样啊,我那当家也劝我少买点胭脂水粉了。”
“要不等会咱们多买点囤着,我听我那乡下的叔说这天都不下雨,可能有旱灾。”
“真的假的,说得我心里慌慌的,那咱们现在就去买,囤个百十斤,慢慢吃,反正也不怕亏了去。”
李夏夏一听,也赶到了粮铺看了一眼价格,的确上涨了不少,前段时间她来买时那玉米面一斤也才八文钱,现在都十文钱了。
看着粮铺里采购的人群川流不息,人来人往,她也想再买点囤着,灾年不怕手里粮多。
突然有人从后面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回头一看,这不是她的三弟李庆庆吗?
李庆庆高兴地询问“姐,你来镇上了啊,怎么不去我那里坐坐。”
说完摇了摇抱在怀里的娃娃,“得照,喊姑姑。”
小孩子很是可爱,粉雕玉琢,小声的开口“姑姑。”
原身很疼下面的几个弟弟,关系都不错。
李夏夏摸了摸小孩的头,“我来镇上买一些布,你今天怎么不用去店里帮忙吗?”
李庆庆把小娃娃放下,“今天掌柜的给我放假,姐去我那里吃个午饭再回去吧!”
盛情邀请,难以拒绝。
她骗弟弟在原地等一会儿,说自己去办个事情。
尽管是弟弟家,但是空手去也是不好。挑了一个生意不错的点心铺子,要了两斤糕点,花了二十文钱,真的好贵啊!心在滴血。
两人一娃一路走着谈着。
“你知道镇上的粮价上涨了吗?”
“知道啊,昨儿我就给娘托去了口信,要是家里粮食不够,那就得买点。我自己也买了几百斤在家里放着,这天看得我有点怕。”
“那就行,我之前也想去告诉娘一声,既然弟弟你告知了,那我就不去说了。”
没过多久,就到了一个小宅子前。
李庆庆打开大门,让姐姐进去,然后大声地喊“小意,我姐来了。”
喊了几声,都没见人出来。
他奇怪道“我刚刚出去,还在啊,可能出去串门了,姐你坐一下,我去看看。”
他刚要出门,就听见屋内传来了声音,循着声音进去,就看见他的媳妇小意在屋子里和女儿说话。
他高兴地说“我还以为你出门了呢!我姐来了,你等会去做几道菜,我姐中午就在这里吃。”
黄小意冷淡地应了一声,也没有打算起身。
李庆庆看见她这副模样,有点生气了,压着怒火“雪儿你姑姑来了,你带着你弟弟去找你姑姑玩”
看见小孩出去了,“你这是干嘛,摆这个神态给谁看。”
黄小意看见他真的生气了,这才不慌不忙的起来,“你着啥急,我又不是不做。”
两个人又争执了几句,在堂屋里的李夏夏自然对里面的一切一无所知。
她拿出点心喂两个孩子,她的弟弟长得不错,连带着生的这两个孩子颜值都不错。
黄小意出来看见了李夏夏也不打招呼,就这么从她旁边经过。
李庆庆真的感到尴尬,不好意思地对她说“她今天心情不好,姐你喝水。”
李夏夏又不是不知世故的小孩子,这弟媳摆明的是不欢迎她啊!
唉,早知道过来要看冷脸色,坐冷板凳,就坚决的拒绝了。
吃饭的时候,李夏夏看两个孩子吃得斯文,姐姐瑞雪眼巴巴地盯着她这边的一道宫保鸡丁。
看她不好意思伸筷子,李夏夏就替她夹了一把过去,没有想到刚刚放在瑞雪的碗里。
黄小意就轻轻地嗽了一声,淡淡地说“大姑子,我们镇上人不吃外人夹的菜,你还是别给孩子夹吧。”
李夏夏听这话,镇上人,这是嫌弃她是乡下人吗?
现在还搞户口歧视啊,她一个见过大场面的人,被一个古人,还是一个在镇上生活的人,歧视了。
她可不是原身,不受这窝囊气,冷笑道“这是啥意思,扯什么镇上人不吃外人夹的菜,真当我不知道镇上人怎么生活啊,不就是嫌弃我是乡下人吗?”
黄小意没想到这个姑子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前对她可是唯唯诺诺的。
黄小意坐在板凳上,也不接话。
李庆庆看见姐姐生气了,不由得呵斥了一声“还不跟姐姐道个歉。”
黄小意看见自己男人不帮自己,还帮外人,不由得拔高音量“我道啥歉,你对我大声什么,要不是我爹,你还是个腿泥子呢!还有我说错啥,你姐死了丈夫才几个月,不应该避讳一点吗,就这么来咱们家,乡下人果然是乡下人,一点都不知道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