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娃领着一群小孩从老人常歇息的大树底下路过,就被人叫住了。
“阿婆,啥事。”三娃停住了想玩的脚步,抬头望着叫住他的老人。
“你在镇上读书,读得怎么样了。”
好几双耳朵齐齐竖起来。
“老师说我起步比较晚,比不过跟我同一个年纪的人,但是只要我肯努力,我很快就可以追上了。”
三娃今年十岁,这才学了不到一个月,自然比不上六岁启蒙,学了好几年的学生。
“那就好好学,考个童生回来,给你娘挣个脸面。”
那阿婆年纪挺大的,一张嘴都看不到牙,她对机灵的三娃很是喜爱,好多日没有看到他了,现在瞧见了,不由自主地叫住了他,关心几句。
“好的,谢谢阿婆。我们先去玩了。”三娃看着小伙伴都躲远远地等他。
“三娃,先别着急走。叔爷爷问你,你知道你家镇上的店,一天收入有多少吗?”
同样是没牙的老人,有的就比较慈爱,有的就比较嘴碎,八卦。
三娃一双眼睛灵动地转了一圈,“我娘说了,读书人不用管商贾之事,所以我也不知道。”
“叔爷爷,我娘还等着我回去吃饭了,我先走了。”
回完话,三娃拔腿就跑。
老人堆里,有人感叹了一句,“这李氏也不知道是怎么养的孩子,她这几个儿子都机灵得很,啥话都套不出来。”
三娃虽然喜欢玩,但是也是有节制的。
看着天色差不多,就要回去了。
“我和我弟要回去了,我们还得练字呢!咱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娘。”三娃一摆手,十分有气场地说道。
“老大,你还要在镇上读多久的书啊!”
“读书有啥意思,能比掏鸟蛋,下水游泳好玩吗?”
“我没有瞧出你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啊!还不是一个鼻子两个眼,为啥我娘说让我以后多跟你学学。三娃,书里有啥好东西…”
…
一群小孩叽叽喳喳地说道,他们不懂从前跟他们一起玩的小伙伴,摇身一变,就变成了读书人。
读书人跟他们不也一样是人,有什么区别。爷爷奶奶和爹娘在家经常用着他们听不懂的口气,感叹他们以后和三娃和四娃就不一样了,有了差距。
“读书是没有玩有意思,但是它有比玩更好玩的东西,在书里我看到了在咱们村看不到的东西。”
三娃挠了一下下巴,想了一会,憋出了这么一句。
“老大你说的话,我怎么听不懂啊!这到底是有意思还是没意思。”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等你们去读书了,你们就知道。”
三娃发现自己说不清楚,干脆就不说了。
拉着弟弟回家,把懵逼的小伙伴留在原地。
“老大是想说读书有意思吧!”
“不,我感觉他说的是没意思。你没看他玩都不能畅快的玩,就要回去练字了。”
你反驳我,我反驳你,一群孩子吵得不可开交。
“咱们要是读书了,不就知道有没有意思了。”
“我爹娘最疼我了,我开口的话,他们应该会让我去读书。”
“我家不行,我前几日还听见我爹娘躲在被窝里说,没钱给我哥娶媳妇呢!我哥都娶不上媳妇,哪来的钱送我去读书。”
……
李夏夏都不知道三娃的一番话,让好多个小孩回到家之后,哭着闹着要去读书。
小孩的家人,问清了他们要上学的原因,无比感慨果然是读过书的,说话都高深了起来。
有点家底的,今夜是难眠的一夜,他们在考虑要不要送小孩去读书。
没有家底的,自然是骂了孩子一顿,然后回到房中,默默流泪。
大娃今日一早醒来,头晕乎乎的喝了一碗蜂蜜水,这才舒服了不少。
刚醒来没多久,就被李夏夏和王老头带去了陈师傅的家,双方坐下来谈了一会,约定好哪天一起去选个黄道吉日,再行拜师礼以及认干亲。
“爹,我打算去县城一趟。买点东西回来,有可能今日就回不来了。”
李夏夏处理完大娃的事情,今日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忙。店里几个孩子完全可以撑得住,完全不需要她操心。
“有啥东西,咱们镇上不能买吗?要去县里,你没有出过远门,可以吗?”
王老头担忧地看着李夏夏,特别不放心她独自一人出去。
“这不县里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比镇上好。这次欠了王老一个人情,想着给他带一份礼物。而且这次拜师,很多东西也可以在县里买。”
“那叫上大娃跟你一起去,安全一点。”
“爹,不用了,我实话跟你说了,我当姑娘的时候,有个好姐妹嫁到县里去了,前几日给我带信过来,说希望我去她那儿住两天。我想着好久没有联系了,加上她一再的邀请,我就想去她家看看,随便买一些东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