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你想那么多干嘛,钱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能学到一门手艺。我先打听看看,陈师傅的为人,再谈收徒的事情。”李夏夏拿这个一心为家里考虑的儿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到底还是钱惹的祸,要是有足够的钱,很多事情都有勇气去做,去拼。如果啥也没有做成,也不怕,毕竟还有钱兜底呢!
好羡慕那种啥也没有,穷得只剩下钱的人啊!
过了几日,牌匾也做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需等黄道吉日到了,开业就可以了。
周边的人也在观察这个即将新开的铺子,猜测他们要卖啥。
镇上最近新开的铺子,大多都是卖粮食的,其他的买卖很少。
因为这个时候就属粮食铺和典当铺生意最为火热。
李夏夏一家一大早就往镇上赶,把要卖的食材全部拉到店里,现串现卖,省得浪费。
鞭炮响起,王记正式开张了。
李夏夏提前买好了大骨,熬制了一个晚上,再加上配料,现在汤烧开,香味也渐渐地飘了出去。
大娃和二娃在外面大声地吆喝,“新店开业,新的吃食,一文钱两串,走过不要错过,都来瞧一瞧。”
“今天买四串送一串,仅限今天。错过了,就没有了。”
……
王老头把桌子擦了又擦,生怕别人觉得不干净,不乐意进门。
珍花在小厨房,负责把李夏夏他们切好,准备好的食材串起来,她卖力地串野菜,土豆,猪肉片,鸡肠,鸭肠等各种东西。
这些鸭肠鸡肠等内脏,李夏夏打听了好久,才找到专门养鸡鸭的人家,那些人养的这些鸡鸭是专门卖到县里做烧鸡烧鸭的百年老店。
李夏夏到的时候,他们正杀了不少的鸡鸭,内脏堆了满满的一盆。
李夏夏当下就把那些内脏包圆了,县里的店只要处理干净的鸡鸭,内脏一概不要。剩下的内脏都是养鸡鸭的人自己拿回去吃,一般也不会去售卖,现在看有人要来买,自然是十分乐意。
有空间在手,也不怕这些东西臭掉。
香味飘逸,吆喝声不断,促销手段,三管齐下。
有不少好奇心比较重的百姓,走进店瞧了一下。
只见一个大桌子上,摆上七八个盆,盆上有各种串好的食材,有的串得多,有的串得少。
“老板,你这是卖啥。”
“这是我家自创的一道吃食,名叫麻辣烫。你看你想要吃啥,拿起空盆,把你看中的食材,放进去,我等会就给你煮。一文钱两串,买一串送一勺汤汁,买四串送一串,划算得很。这汤汁可是下了大成本的,不仅是大骨熬制的,里面还加了很多香料。而且我这店里也卖饼,馒头,你点上几串,再来几个饼,绝对吃得饱!”
李夏夏一张嘴不带歇息的,一下子说了一段长话。
好奇的人很多,但大多不会花钱去尝试新出来的食谱,要是好闻不好吃,怎么办,白白浪费钱。
一群人围在店铺门口,不走也不点。
王老头都急坏了,要是没有客人,租金和置办的东西可就打水漂了。
“仅限前五个,买一串送一串,后面买的只能享受买四串送一串了。记住,仅限前五个,只有五个。”
突然人群涌动,排在前面的人,占据了一个好的地理位置。
前五个名额瞬间空了,排在后面的人,唉声叹气,气自己没有站前面一点。
抢了名额的人,原本只想尝一尝,买几串就好,但转头一想买一串送一串,不贵啊!而且就今天才有这个机会,以后可是享受不到了。
早买早享受还享折扣,多么好的事情啊!
手一松,就忍不住多拿了几串。
李夏夏把他们拿来的东西,算了一下价格。
“总共二十四串,买一送一,一文钱两串,那就收您六文钱。你等会,很快就煮好。”
“你这个二十串,四文钱…”
……
三娃在后头把客人点的串串放进漏筐里煮,锅下大火烧着,很快就好了。
第八十八章客人上门
二娃煮的时候,早就把竹签撸下来了,漏筐里煮的都是食材,没有签子。
这些竹签,李夏夏还想着收回利用呢。下一次使用的时候,热水多烫几遍。一个竹签使用三次之后,在把它当作细柴烧了。
大娃和二娃为了制作这些竹签,手上都出现了形状不一的伤口,她看着都心疼。
要不是铁贵,她就把竹签换成了铁签了,可以无限制的重复使用。
“客官,你久等了。”李夏夏迅速地把东西端上去。
五个客人点的东西,差不多同一时间上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