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名著同人)[19世纪]危险迷人“B先生”(152)

作者:山海十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在特定环境下,无生命的橡胶手能与大部分受试人群建立感知联系。明明人与假手没有血肉相连,但就是能察觉到假手被触碰了。

有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大脑在处理视觉与触觉时发生了错觉,让两种感觉重合了。因为眼睛看到假手被触碰,触觉上也产生了同步感应。

这种错觉效应甚至无需让刷子直接碰到橡胶手。

将刷毛置于假手上方的1米处,刷子左右晃动,真手也能感知到刷子在进行移动。

此类现象与大脑运动皮层神经元的“感觉野”相关。

物体不用直接与身体发生接触,它在进入人类身体的近体空间范围时,视觉触觉的相关感知就会被触发。①

此类实验涉及大脑运作与感知意识的内在关联性。

高普格尼怎么会给苏珊演示假手实验呢?

他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死人?遭遇过什么样的事?

他如何发现此类错觉效应?与岩壁上刻着的“不要触碰针线活”有关吗?

没人规定宝藏必是实体,知识也是宝藏。

“针线活”所指宝藏,是否并非指代金银珠宝,而是指代某类精深诡秘的典籍?

这些疑问,暂时无人能回答。

唯一的答疑者高普格尼,他将真实答案带入了坟墓里。

布兰度只能将疑惑记录下来,等待日后遇上更多的线索。

这趟出行以古怪的石墨废矿游画上句号。整理行囊,全家启程返回朗博恩。

送别时,薇薇安说将来寄信告知案情后续。

怀特夫人被抓了,盗尸团伙会不会联络她?

小镇能否瓮中捉鳖,把盗尸犯罪团伙一网打尽?那都要看后续情况发展。

布兰度留下了朗博恩的联络地址,但对收到盗尸团伙落网的消息不抱太大期待。

做黑市交易的人岂会轻易上钩,一旦被抓就是被绞死。

倒不如断尾求生,抛弃博罗代尔山谷这条交易线,重新开辟其他交易点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马车上路了。

布兰度有了大把的空闲时光。

终是取出了一叠《泰晤士报》,翻到广告栏的位置,细细品读一则又一则加密寻人启事。

三月初,她就发现了来自「幽灵先生」的消息,但一直没有即刻给出回信。

不迅速回信的理由很简单。不信任英国邮政,也要暂时保密身份。

邮件上都会盖戳是从哪里送出信件。

在博罗代尔山谷回信与在伦敦回信很大不同,石墨矿区的新鲜事不多,伦敦则是人流巨大每天都有怪事怪人出现。

在前一个区域回信会被容易定位身份,在伦敦则能成功隐入人海。

交笔友,需谨慎。

布兰度深知学术能力与个人品性不能划等号。

从笔友做起,聊天内容也要慢慢深入,而不能把纸片上的内容当成写信人的全部性情。

从广告栏加密寻人告示来看,「幽灵先生」的措辞冷静,没有急迫见面的想法。从他把咖啡店当做回信地址,而没给出住宅地址就可见一斑。

布兰度推测,对方对待笔友也很理智,应该也不至于心急如焚地等待吧?不会每天查阅一遍有没有回信吧?

第一封回信,她其实写好了,等到伦敦就寄出。

--------------------

①假手实验“橡胶手错觉”效应理论,参考《不存在的人》,[美]阿尼尔·阿南塔斯瓦米/著

——

英国邮政历史,参考《英国邮政改革与社会变迁》,金燕/著

其中也提到了“监听”行为。

以前英国的信件都要过一遍伦敦中转,更给私自拆信查阅提供了便捷。

这极大地促进了密码通信的发展,还有使用隐形墨水的写信等等方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另,猛兽袭击邮车是真实发生过的。1816年,报纸登载了母狮子袭击邮车,咬死一匹马作为食物叼走的新闻。在《英国邮政改革与社会变迁》附有当时的报纸影印版。

第41章 Chapter41

==========================

Chapter41

1830年的五月,伦敦比往年更喧闹了一些。

当然不是因为出逃的花豹,有关邮车被袭击的新闻似一根针落入大海,几乎没能溅起几滴水花。

虽然邮政总局调查委员会正在彻查不公正与腐败现象,但绝大多数人普通人感觉不到。

人们能直观感受的是有大热闹要来了!

五月初,但凡叫得出名称的报纸杂志都刊登了同一个主题的报道。

《牛津VS剑桥,6月10日两校一争高下》

《巅峰船技对决:是牛津的卫冕之战?是剑桥的复仇之战?》

《泰晤士河迎来千年盛事,六月初大不列颠的巅峰对决即将上演》

……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