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阳一脸无所谓,振振有词地反驳道。
沈冬侨竟有些无言以对,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了狐假虎威中的“狐”。
上辈子,他一个人扛起所有。
在最难的时候,也没有人说给他当靠山。
沈冬侨坐在板车中,靠着米面袋子,看着周向阳宽阔的后背。
周向阳从小生活在流言蜚语中,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生存办法。
他健硕的身躯,强势直白的话语,凶狠的外表,都是适者生存的结果。
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
沈冬侨虽然不敢苟同他的这种处事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直接而有效。
想到这里,沈冬侨也释然了,他们之间相差的可不仅仅是九年义务教育那么简单,还有下几千年的文化差异。
计较这些,确实有些庸人自扰了。
他舒了一口气,靠在车上,扬起嘴角,有靠山的感觉其实还不赖。
后来在酱油铺子,佐料铺子里,对周向阳的“骚操作”也就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了。
左一句媳妇儿,右一句媳妇儿,好像听着听着,也就给听免疫,听顺耳了。
两人逛了一圈儿,车上已经满满当当,就差随后去趟裁缝铺子了。
也不知道胖姐现在忙不忙?
“你这做的什么衣服,小了那么多,量的一点都不准!俺不要了!”
“这这……衣服都是定做的,你不要,我卖给谁去!”
“手艺不行,就别开店,这破衣服爱谁穿谁穿,我就是不要了!”
沈冬侨远远就看到胖姐正和一个中年妇女吵架。
周边看热闹的人围了不少。
对面的女人把手里头的棉衣扔在地上,踩了几脚后还嫌不过瘾,又往上头吐了一口痰。
“什么玩意儿,你这衣服给我家狗穿都嫌土。去过县里没有,哪有人会看得上你这种老土的款式。你这铺子迟早要关门!!”
说完就扬长而去。
胖姐被气得满脸涨得通红,蹲下来捡起地上的棉衣,拍干净上面的泥土。
周围有人安慰,也有人就是指指点点。
就算是这种小村庄也会有买卖纠纷。
做生意最关键就是就是口碑,遇到这样的客人实在糟心的很。
沈冬侨有些同情,转而去看她手里的那件棉衣。
确实,按照现代的审美标准,这衣服确实不好看。
可这边的人都这么穿,所以沈冬侨也觉得没得所谓。
沈冬侨觉得这时候过去似乎有些不太好,周向阳却完全没有这个自觉,把车子直接推到了胖姐店门口。
连带沈冬侨也一并暴露无遗。
“买布做衣裳了,生意做不做了?”
周向阳不轻不重地说道。
眼神有意无意地扫看那些指指点点的人,吓得那些人马上作鸟兽散了。
胖姐一看是沈冬侨,连忙擦了擦眼角,招呼道:“做的,做的,是冬娇妹子来啦。”
“胖姐,我……来买点布,”他看了一眼周向阳,接着说道:“再给他做身衣裳。”
“哎,好,进来说。”
胖姐把两人迎进了屋里,又是搬凳子又是泡茶。
“不用,不用,你太客气了。”
“哎,让你们看笑话了,真是,本来好好的生意,现在这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胖姐有些委屈,就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刚听完,周向阳就啪的一下拍了桌子。
第22章 裁缝铺风波
沈冬侨被他吓了一跳。
不过说实在的,他听了也觉得十分气愤。
刚才和胖姐吵架的中年妇女叫王月香,原是住在县的大户人家,前段时间才搬到他们村的。
胖姐这边做衣服一般都是收一点定金的,可是这位王月香仗着自己是从县里来的,一番还价后推脱不肯付,说县里的铺子都是做完衣服再付钱。
胖姐脾气好,觉得和人家第一次打交道,还是要做以后生意的,就同意了。
衣服款式,布料都是按照她的要求的,七天就给她做好了。
谁知道今天她来取衣服,竟当场反悔,弄了这么一出。
“哎,早知道,就不接她生意了。县里来的人不比我们小村子,刁钻的很。”
胖姐抱怨了几句,摇了摇头。
“找他男人理论去,这种人讲道理根本没用!”
周向阳又要拍桌子,手刚起来被沈冬桥握住了。
“好了,别气了,气出病来没人替。”
这曾是沈冬侨的口头禅,做博主时,留言中总有一些不太好的声音,恶意的评论,他就把这句话设成了屏保。
他下意识地想要平复一下周向阳的情绪,手就自然而然握了上去。
等握住了才感觉不对,周向阳真的没再拍桌子,而是捏住他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