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科举,筛选出了不少的青年才俊。
除了王若琳以外,意外的还有两名女子也同样中举。
一名女子出于寒门,另一名女子虽不是京中子弟却也是温柔水乡之中书香门第的后代。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皇上对于女官要怎么安排,还有一点头疼。
要说女子围观才想到最适合的官员就是父母官。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女子心思比较细腻,或许比男子更适合成为父母官。
不过又有妇人之仁这一说法让皇上变得犹豫。
然而一切的犹豫在电视的时候烟消云散。
这两名女子能够取得名次,足以证明他就是所有人当中的佼佼者,不单单是女子的佼佼者,更是比男子更为拔尖的存在。
因为他们是女子,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承受着诸多不公,可他们依旧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既然他们可以吃得了学习的苦,忍受得了周边的嘲笑,那还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的?
他需要的人才既可以体恤人间疾苦,也可以明察秋毫。
那名寒门女子正是最佳人选。
说起来他和皇上还有一番渊源,当初他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前往南边抗洪,抗洪的地方刚好就是女子的家乡。
在女子的心中,她始终记得太子和苏弘仁他们给予的帮助。
可以说没有当时的抗洪,就没有她的今天。
她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自己的才情被淹没,让亲人和父老乡亲们失望。
至于那名书香门第的女子,本就有江南才女之称。
看起来柔柔弱弱,可骨子里却有一股韧劲。
第一年科举,她坚信自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果没有其他女子参加科举,那便由她来替代家铺路。
抱着毅然决然的心思,她参加了科举,最终中举。
尽管她没有达到前三,但也排在前十。
心中有丘壑,自然不畏艰辛。
“皇上你只管吩咐!”
“只要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我们一样可以做。”
两人和王若琳一样,都是如花似玉的大闺女,按照以往的传统他们到了合适的年龄就应该结婚生子。
可是如今他们已经完全走向了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
皇上知道和第一位女官不同,连清清虽然被封为大夏的第一任女官,但是她常年在海外,对所有大夏的官员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可接下来的这三名女子,除了王若琳有左丞相护者以外,另外两名女子都是镜中大臣可以随意拿捏的存在。
只要随便穿一点小鞋,所谓的女官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笑话罢了。
不过皇上既然开了这个头,那他就有意要打破常规。
规矩都是人定的,人是活的,规矩是死的。
既然她们有心,他便和她们一块制定新的规矩。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便到更远的边城去。”
“如今,大象尚未稳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机会就在你们的手上,到底能不能把握得住就看你们自己了。”
都说机会是人争取的,如果这两个姑娘不开口,那么皇上也只能把他们发配到周边的偏远地区从小官做起。
偏偏这两位姑娘意志坚定,皇上正好也有意让女官的士气乘风而上。
如今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也是更多人看到女子才情的时候。
如果事情办得漂亮,那他们未来将会是一片滩涂,也会有更多的女子从中受益。
如果一生碌碌无为,甚至更加糟糕,那就只能告诉天下,他们是一个笑话,他皇帝也是一个笑话。
两名女子闻言,感动的无以言表。
他们这是遇上了明君,遇上了愿意一生入局的明君。
“定不负皇上所托!”
王若琳前脚刚走,后脚她们也相继离开京城,奔赴不同而又属于她们的战场。
第302章 那些年,我暗恋的姑娘
一晃十年。
苏娇娇已经十六岁了。
十六岁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都已经算是大姑娘了,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不过既然苏娇娇身处在大夏,还是他们都尊敬的小郡主,肯定就不会让小郡主这么快的嫁人。
更何况所有的百姓都认为,没有谁能够配得上他们小郡主的。
苏娇娇也已经习惯了在古代的生活,每天除了吃就是睡。
她老爹把金国的局势稳定下来以后,就把一家人都接到了金国。
如今不叫金国,应该叫金州才对。
算起来要是没有小时候的记忆,她也算是在金州长大的人。
金城早也开始设立女学,甚至在京城出现了第一所男女混合的学院。
这对他们整个大夏来说,无疑是一部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