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余国说让他们把大夏让出去,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大家还会送出谢礼,其中包含不少丰厚的金银珠宝等等。
左右这一次他们侵略了好几个国家,光光是战利品就有不少。
除了用于建设国家以外,用于国家的外交也十分的重要。
皇上在钱财这一方面并不是很看重,国库里面有没有钱都无所谓,只要能够完全保证国家的运行就可以了。
对于他个人来说并不需要多大的开销,更大的开销是为了满足百姓的需求,比如说建桥修路等等。
自从他可以听到小郡主心声之后,他也听到了不少的治国之道。
就比如说什么想要富先修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男女平等等。
尤其是在最后面男女平等的这几个字上面,皇上有不少的感触。
一开始的时候,说了要设立女学,设立女官,大家都持反对的意见。
可是在后来,林轻柔的归来给他们大夏带来了利国利民的东西。
也正因为那两样农作物才让他们带下走向了一步一步统一九州的征途。
三年后科举再次开考,这一次的科举就是见证女学到底可不可行。
如果真的有女子可以考上榜的,皇上不愿意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有真材实料。
或许会遇到不少的阻碍,可一下子要管理这么多个国家,没有大量的人才支撑,皇上知道他自己肯定是管理不过来的。
只要是人才,何必拘于他们是男女老少?
苏娇娇对皇上的豁达十分满意,有如此明君,他们大夏何愁不会兴旺?
最终余国也是选择了比较适合他们的方式——归顺于大夏。
说白了,如今大半江山都属于大夏的天下。
他们余国要是不归顺,始终都是大夏的一颗眼中钉肉中刺。
就算在皇上还活着的时候,可以维持表面的和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变迁,他们余国最终也会走向被大夏统一的不归路。
与其让大夏对他们出手,还不如早早的就选择投靠,尤其是现在还可以卖一个人情获得更高的权力。
不得不说,余国出了一个聪明的选择。
皇上确实给他们放了不少的权利。
六个国家的治理,他只负责大方向的掌权,实际上要落实各个政策,就必须要有一个带头的人。
余国就由原来的君王负责,剩下的几个国家,苏镇国负责金国,苏将军已经和金国打成一片,在他们还熟悉的时候,还是不要换人比较好。
至于后面的安宁国等国家,作为刚刚接手的三个国家,自然要有一定的武力震慑。
祁将军,苏弘礼和苏弘义。三个人带兵镇守国中。
苏弘仁和徐如清,以及本次科举的状元,将会被派往三个国家从旁辅佐。
三年的时间过去,这一次的科举也显得尤为重要。
苏娇娇回到京城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京城的氛围和三年前大为不同。
要说三年前京城的氛围,可以看得出来,那叫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
到处都是京中权贵,根本就没有平民的立足之地。
可要说现在的京城,却有了几分欣欣向荣之意。
平民和世家公子,肩并肩高谈阔论。
女子和男子一般,只需轻带一缕面巾,便可以肆意地出门。
若是已婚妇人,就连那面巾斗笠都可以省去。
以往的时候都讲究男女三岁不同席,大家闺秀自然是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才叫有品德。
如今看着街道上男女老少应有尽有,到处都是欢笑的声音。
苏娇娇不由得有一点诧异,三年的时间变化会这么大吗?
不过她想了一下,京城就相当于是以前的实验点。
有什么政策都是最先推行的,所以变化也是最大的。
要是换成其他的城池变化肯定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明显。
眼看科举的时间越来越紧,街上的文人不仅仅有男子,就连不少的女子也卷不释手。
偶尔还可以听到男子和女子引经据典,各执一词的辩论之声。
苏娇娇倒是不管这么多,她如今才六岁,如今的大夏往后会变成什么样还得看皇上和国家栋梁。
至于靠她?
起码还得过上十年,才轮到她大展身手,现在还不是时候。
第299章 打破枷锁?女探花郎来了
三年一次的科举,王若琳十分争气,一举拿探花郎。
女子可以参加科举,男人们就没想过他们可以中举,王若琳不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再加上她背靠王家,谁敢对她当女官有任何的意义?
苏弘仁和徐如清原本就打算分开,前往不同的层次,辅佐城池种植番薯和土豆,并且建立秩序,学习大夏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