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风味轩在城里有着不小的名气,官老爷还有乡绅都知晓。
所以在风味轩摆酒席,也能拿得上台面。
对于很多村子里的人来说,平时哪里有机会来这样的地方吃饭。
一个个都觉得荣幸无比。
他们乡下泥腿子,靠自己,怕是这辈子都没办法来城里的酒楼吃饭。
来的人很多,一共摆了十几二十桌。
好在酒楼够大,摆这么多桌,也完全能容纳得下。
苏家的亲戚基本都来了,但凡是沾亲带故的,都跟着过来道喜庆贺。
朱氏的娘家人也跟着过来了。
看到她娘又带着大哥大嫂还有侄子侄女过来,朱氏心里就堵着不舒服。
“娘,这吃酒席的,家里来一两个人就行,来这么多干嘛呀?你看看,谁家这样拖家带口过来的?”
听到朱氏的埋怨,黄桂芝不满的瞪了一眼朱氏,“你这死丫头,说的是啥话?难得吃一顿酒席,咱家多来几个人,不是能多吃点嘛?
你婆家这么有钱,你叔叔都快成官老爷了,难不成还不舍得招待我们吗?”
“娘,一码归一码,吃酒席,哪有一大家子过来的,你这么做,太给我丢人了,让我在婆家怎么抬得起头来?”朱氏忍不住埋怨道。
黄桂芝随即呵斥道,“咋滴啦?嫌你娘给你丢人了?
你在婆家的面子那是你自己挣得,和我可没关系。
谁让你不争气,到现在还没能生个儿子出来?
我咋生了个你这样没用的闺女哩?
你要是早点儿给苏家生个娃,站足了脚跟,回头你叔叔当了官老爷,指不定还能托关系,给你大哥谋一份好差事干呢。”
说到这个,一旁的朱大顺赶忙道,“就是,小妹,你可得加把劲,早点给人家生个娃,也好带着你哥我过上好日子。
你这一直生不出孩子,苏家条件又越来越好,指不定哪天就把你给休了。这样条件的人家,不知道多少女人盼着嫁过去呢。”
朱氏本来因着没能怀上身孕,心里就不舒服了,现在被娘家人这么一扎心,气的握紧了拳头。
“娘,大哥,你们别说了。能生谁不想生?
大夫说我身体亏空的厉害,都是因为以前在家里吃不好,干的活儿又多造成的,要不然现在也不至于怀不上。
你们现在责怪我,难道你们就没责任么?”
“你这死丫头,还怪你娘我苦了你么?”
朱氏抿了抿嘴,不想多说。
黄桂芝冷言讽刺道,“明明是自己没本事,下不了蛋就别怪东怪西的!
乡下女娃娃,哪个日子过的多好?
怎么别人能生,就你不能生?说白了,还不是你自己不争气?
现在倒好,怪到家里人头上来了?我怎么生了个你这么没出息没良心的......”
听到黄桂芝的责骂,朱氏赶忙躲开了。
再听下去,她心里会更难受,索性随他们去了。
虽说朱家人来的多,苏家人也没怎么计较。
这种喜欢占便宜的人,懒得和他们浪费口舌,让他们多吃一顿,也不见他们能发财。
酒席热热闹闹的办完了,苏大冬考中了举人,现在就等着封官了。
不过他们苏家没什么门路关系,苏大冬考中举人以后,也仅仅只能当一些小品阶的官,比如县丞主薄之类的。
要是能找到门路关系,能拿到的官衔会大一些。
即便是这样,能拿到个一官半职的,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是乡下人出身,比不得那些达官贵人。
在普通人看来,哪怕只是当个九品芝麻官,那也是官老爷,是普通人远远企及不了的,身份上实现了阶级跨越。
苏大冬考上举人后,还没封官,就有不少人蜂拥而至,上门说亲,都希望能把闺女嫁给苏大冬。
这年代,像苏大冬这样二十多岁还没娶亲的是少数,虽说年纪稍稍大了一些,可家里条件好,闺女嫁过去,以后能当官夫人。即便大个五六岁,七八岁也没什么,男人比女人就是大个十岁也没关系。
乡下不少人家想高攀的,还有城里的一些大户人家,以及乡绅都上门来说亲。
原本李氏还愁着苏大冬的婚事,这下子好了,这么多上门说亲的人,那么多的姑娘,可以慢慢挑。
她家老四有出息,不仅能娶媳妇儿,还能娶上大户人家的小姐。
老天爷也算对他们苏家不薄,看来老四之前说的,先注重学业是对的。
这要一开始就成亲了,有了媳妇儿和孩子,难免会分心,影响学习。
说不定早早的娶了媳妇儿,现在老四就没法考上举人了呢。
李氏这几天的心思全放在了挑选儿媳妇上面。
那么多姑娘,得仔细打听清楚,到底选哪一个最合适。